华东师大首届师生笔记展开幕

发布者:陈春常发布时间:2024-04-24浏览次数:14

  4月18日,华东师大首届师生笔记展在普陀校区图书馆开幕,展览由校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学生(研究生)工作处与图书馆手稿馆联合主办,大夏书院承办。校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学生(研究生)工作处处长赵健,大夏书院院长、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庞维国教授,图书馆副馆长魏明扬,学生(研究生)工作处副处长兼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王新燕,大夏书院副院长栗蕊蕊以及40余名学生出席活动。开幕式由大夏书院副院长王郦玉主持。

图片 1.png

华东师大首届师生笔记展在普陀校区图书馆开幕

  本次展览旨在通过展示师大师生跨越数十年的珍贵笔记,传承学术精神,激发学习热情,共筑华东师大的学术繁荣与文化传承。展览共展出名师手稿16份和学生笔记19份,在图书馆和大夏书院同步展出,展期持续至5月12日。

图片 2.png

  魏明扬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道,名师手稿来自图书馆手稿馆,包括老校长袁运开在大学最后一年时修读程开甲教授量子力学所记录的课堂笔记,茅盾文学奖得主格非赴美讲学时阅读麦尔维尔作品的笔记,心理学教授胡寄南涉猎哲学、遗传学与中医理论的译稿等。“所谓传薪,不仅是对老一辈名师学术精神的传承,更是对华东师大优秀学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这些笔记展现了学校的学科广度、名师风采以及他们的学术追求,体现了跨学科的广阔视野和思维方式,这也是他们成为大师的重要原因。”魏明扬希望同学们在名师手稿中汲取前人的智慧。

图片 3.png

图书馆副馆长魏明扬致辞

  本次展览也是大夏书院“一次性养成”课程体系“深度思维”模块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引导学生以笔记为载体,在课程学习和阅读中养成自主学习习惯,锻炼深度思维。征集到的这些学生笔记,或细腻入微,或富有哲思,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成长的印记,是同学们共同回忆和珍视的宝贵财富。

图片 4.png

大夏书院院长、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庞维国教授介绍笔记记录方法

  庞维国从心理学科的角度提出了笔记记录的三个要点:一是笔记的深度,相较于“note taking”“note making”,“note creation”更强调在记录知识的同时,融入自己的创新思考;二是笔记可以多次复习和记录,对于笔记内容的复习能够促进对深度思维的锻炼,每次复习中都会生发出新的想法与收获;三是笔记的形式,采用多种颜色记录可以调动注意力,方便重要信息的标注和获取。庞维国在点评学生笔记时提到,“善于运用彩色记录笔记的人,大概率也是性格活泼的人,笔记的记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记录者的性格特征”。他还建议同学们使用“概念地图”的方法整理笔记,这是一种更复杂的思维导图,注重于揭示主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片 5.png

教育学部2023级研究生胡凯茵分享阅读笔记心得

图片 6.png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3级本科生江雨燕分享课程笔记心得

  教育学部2023级研究生胡凯茵和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3级本科生江雨燕作为优秀笔记作者代表发言。胡凯茵分享了做阅读笔记的经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随手记录笔记,帮助自己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论文写作灵感,每一次有意识记录都是对思维的锻炼。同时不要忽视注释等看似不起眼的部分,它们往往蕴含着作者的内容解读和思维支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书中的精髓。”江雨燕分享了做课程笔记的经验:“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知识在脑中形成体系化。记笔记的目的不是记录下别人的想法或观点,而是要借鉴别人的思想和做法,丰富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

图片 7.png

党委学生(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学生(研究生)工作处处长赵健寄语现场学生

  赵健在对学生寄语中指出,本次展览是“阅读·润心启智”校园主题活动日暨“经典阅读季”系列活动的一次重要活动,展现出华东师大的学术繁荣与文化传承,希望同学们能够传承师大前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卓越的学习习惯,争做新时代的卓越青年。

图片 8.png

图片 9.png

优秀笔记获奖学生颁奖

图片 10.png

合影留念

  据悉,华东师大图书馆手稿馆截至目前已搜集到约3000件、50000页的手稿资料,其中包含了许多学者的笔记,本次展览又从在校学生中征集了一批笔记,它们不仅是学校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传承学术精神、弘扬文化传统的宝贵财富。



图文、来源|大夏书院 编辑|沈韵婷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