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下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庆第三十四个教师节”座谈会在闵行校区举行。我校党委书记童世骏,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顾红亮,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程静,学校办主任潘靓,教务处处长雷启立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学校教书育人先进典型代表,相关院系负责人、教师代表以及我校“立德树人教师团队”代表共同出席本次会议。会议由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施国跃主持。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庆第三十四个教师节座谈会举行
教师工作部部长施国跃主持会议
会议围绕“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主题,在教书育人先进典型代表的交流发言中拉开帷幕。
教育学部副主任、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政涛围绕“生命·实践”教育学团队的使命和责任、目标和措施以及建议和期待三个方面展开发言。他认为高校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有四个源头:教师身份、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和中国文化,从理论目标、时间目标和团队目标三个层面阐述了作为教师个人和教师团队如何确立目标并为之努力,最后,李政涛建议我校教育学科进一步凝练总结“师大经验”,并进一步推广为上海经验、中国经验,打造品牌论坛、培养教师梯队。
教育学部副主任李政涛发言
民俗学专家、我校第四届“师德标兵”、终身教授陈勤建从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如何处理师生关系三个方面展开发言。他认为教师应掌握创新性的知识体系和创新型的知识,才能有自己的写作思想和教学思想,教育好学生,教师应具备国际视野,并兼顾中国特色。围绕“怎么教”的问题,陈勤建用“经世致用”来总结,具体到高校教师,要做到“经世致学”。而对待学生,陈老师认为应当“走心”“用心”“交心”,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终身教授陈勤建发言
化学学院院长、我校首批“立德树人教师团队”负责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田阳教授在发言中指出,要想做好一名老师,首先自身要与时俱进,不仅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更要从思想上与学生拉进距离;在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要做到科研反哺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对待学生,更要做到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在打好根基的基础上培养学术兴趣。
化学学院院长田阳发言
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我校首批受聘的“青年科学家班主任”数学系李韬围绕研究生培养这一主题进行发言。他认为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做到将专业方向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坚持以“育人”为核心,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人才培养理念应该坚持“厚基础、宽口径”,要做到“厚”,必须要做到“精”,“精”是“厚”的基础;要培养“宽口径”人才,就要坚持学科交叉,研究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汲取其中的精华。
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李韬发言
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闫方洁从教师使命和角色定位的角度发言。她认为教师的使命就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引导学生学以成人”,也就是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为了完成“育人”这一核心任务,她给自己设定了“两个角色”:“科学真理的讲授者”和“价值观的传道者”,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以此为遵循。在育人的道路上教师要付出很多努力,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靠坚持不懈的研究、探索和付出。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闫方洁发言
与会教师围绕“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主题踊跃发言,并结合自身教学科研工作经历畅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与会教师自由讨论
校党委书记童世骏致辞
童世骏首先向参加会议的老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并带领参会人员共同学习了当日上午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他强调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时代重任,要用研究的精神对待教学;时代在发展,高校教师也要做到与时俱进,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华东师大的老师应该具备“双一流”大学的底气和自信,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坚守岗位,潜心育人,让教师这一职业得到应有的尊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学校各相关部门和院系的负责人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做好组织和服务工作,为教师成长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