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实践改革的“旗手”:孟宪承与刘佛

发布者:陈春常发布时间:2021-09-14浏览次数:150

 华东师范大学的创建者、首任校长孟宪承,创校骨干、第二任校长刘佛年,是我国现当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著名教育家、教育学家。他们被誉为“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入选首批“上海社科大师”,堪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大先生。2021年9月10日,在第37个教师节之际,“孟宪承·刘佛年教育成就陈列室”建成并正式开展。

1951年,孟宪承在华东师大成立大会讲话

陈列室展出现场

借他山之石,寻中国教育新路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同一时期,孟宪承因家庭重负中断了在英国伦敦大学的留学生涯回到祖国。生于书香门第的他,年幼时从私塾开启了自己的汲索,后历经西式学堂又负笈英美,在辗转曲折的求学过程中感受了国外教育理论和学说的声量,也深刻体会了当时国内贫苦民众教育机会的缺乏,因此萌生了建立中国教育理论的念头,希望通过对中外教育现实的对比审视,借他山之石,立足国情,探寻一条属于中国的教育改革之路。

孟宪承在校运动会上为获奖运动员颁奖

“最大的缺点,在于教育的设施,没有能和国计民生发生重大的影响。到现在一般学生,还只把求学当作是‘读书’,毕业当作是‘资格’,教的学的,没有的确能增进实际生活的丰富和效能。所以民生是民生,教育是教育,依然没有策应。”20年代末,国内环境动荡,孟宪承直指传统教育弊端的批评掷地有声,当不合时宜的西方教育热潮褪去,教育理念的舶来品与封建残余之间的冲突变得无法忽视、急需打破。

刘佛年先生题字

倡改革先行,主张教育即生活

 一切从现实需要出发,倡导“教育即生活”是孟宪承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特色。在主持民众教育实验学校时,他对招生做了周密准备:调查民众聚集地,在工厂、茶园、热闹的街市开展宣传活动;编制招生答问,接触民众对学校情况的疑惑;直接到民众中间去宣传招募,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招生结果。在民众教育课程设置上,他提出并实施的内容涵盖了识字、生计、娱乐、公民、体育、卫生健康等许多方面,“我们相信:真实的教育,必须在农人的实际生活里进行,只有把握住他们的实际生活问题,帮助他们逐渐满足生活的需要,由做而学,由行而知,才能够显现教育的功效”。

1983年,刘佛年陪同杨振宁参观

 随着中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改善,教育的首要目的从生计训练逐渐延伸,国际经验已不再是我们单纯的学习对象。“人学习的潜力究竟有多大?”“学习的成绩究竟由什么决定?”刘佛年在中国教育学会第二次全国讨论会闭幕式上演讲时的提问发人深省,他提出一般学校的教学质量问题是当下需要攻坚的难题,他希望追求比国际经验“做的更好的地方”。而后,他以青浦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改革经验为例,详细阐述了回授调节和尝试探究的两因子实验,并感慨地表示,“青浦实验”比布卢姆更鲜明地看到了启发学生自主动脑动手动口的作用,更明确地证明了当时的中国最需要的是既懂得中小学教育、又肯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善于思考的人。

观展陈珍品,承先辈教育精神

 在陈列室里,有一本刘佛年主编的《教育学》。这是新中国第一本社会主义《教育学》著作,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有着奠基性的重要作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教育学教材,大都是在本书的基础上编写的。

刘佛年主编《教育学》

 1961年,为了发展我国自己的社会科学理论,刘佛年受命主编文科的统编教材《教育学》,于1963年下半年编成了《教育学(讨论稿)》。这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总结了建国后十多年来教育实践工作的经验与教训,代表了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教育科学发展的水平,在当时起到了发扬先进思想、纠正实际工作中不足的作用,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之作。

孟宪承先生使用过的怀表

 展柜中,还有一块孟宪承先生曾使用过的怀表。据他的学生回忆,孟先生在担任华东师大校长期间,不仅坚持为学生上课,且每学期都会精心备课、重写提纲,从不用以前的备课笔记。他有一块怀表,无论是开会还是上课,从来不早到一分钟,也不迟到一分钟。所以同事、学生都已非常习惯,看到孟宪承到场,就是到了开会、上课的时间。

孟校长为教育史研究生班讲课

 每次上课前,孟先生都要把已经很娴熟的讲稿再作推敲、润饰。上课时,他会在黑板上写下百字左右的英文提纲,在学生们抄录在笔记本上之后,他便翻开讲稿,开始讲课。他的讲课极富启发性和感染力,写作、讲话非常干净、精要,没有一句客套话。

新教师在陈列室宣誓

 作为孟宪承、刘佛年先生教育精神的接班人,华东师大今年新入职的教师们今天也来到陈列室,在国家教学名师、华东师大地理科学学院郑祥民教授的带领下面向国旗庄严宣誓。“为科教兴国上下求索,为民族复兴广育英才。”循着前辈的光辉足迹,新教师和未来教师们将接续奋斗,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努力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