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继明 刘丽娜: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发布者:陈春常发布时间:2024-01-02浏览次数:22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如何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思路等,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系列重要批示,提出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一体部署推进


  今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和系统谋划,深化了对三者一体化推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规律性认识,为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科技进步、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

  要牢牢抓住科技创新力量,聚焦科技创新前沿领域,打造符合中国特色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育人治理效能。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9月15日,他在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的回信中强调:“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强优势学科,不断推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12月1日,他在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的师生代表回信时指出,希望学校广大师生“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建设教育强国是民族复兴基础工程


   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一重要论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发挥的全局性、基础性作用的深刻认识,深刻揭示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大方向上把握学科建设规律并指出,“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科研创新,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强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立德树人,强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他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5月1日,他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强调,“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9月28日,他回信勉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读英烈子女,“以英雄的父辈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刻苦学习训练,努力练就报国为民的过硬本领,矢志不渝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学校是育人、育才的重要阵地,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服务祖国的有用人才。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指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9月15日,他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强调“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坚持立德树人,继续改革创新,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


以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兴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从做“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到成为“大先生”,他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充满殷切期许。

  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教师队伍建设理论,勉励广大教师要传授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广大人民教师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躬耕三尺教坛,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以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明晰行动纲领,以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端正自我定位,以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回应时代关切,以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涵养大国良师,凝聚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广泛共识。


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关心下一代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并对于下一代的成长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孩子要拥有“四个自信”,成为新时代好儿童。3月5日,他来到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勉励教育工作者“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5月31日,他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强调,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把青年工作作为党的战略工作来抓,针对新时代青年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激发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挺膺担当。6月26日,他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更好把青年一代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接续奋斗。他以“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诠释青年人应有的精神状态,与他对广大青年的寄语嘱托一脉相承。通过青年力量涵养国家力量,反映了他对广大青年助推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殷切期盼。


以高质量国际教育合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以语言为纽带打造承载文化、技术的交流互鉴之路,形成跨越时空界限、语言阻隔,连接世界各国的多彩纽带,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不同文明的传承、发展、创新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中文沟通中外。1月,习近平主席在复信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学生时指出,希望越来越多的匈牙利青少年喜欢上中文、学习中文,努力做传承发展中匈友好事业的使者。8月,他复信马耳他圣玛格丽特中学“中国角”师生,鼓励更多马耳他青少年积极参与中马人文交流。

  交流促进理解。5月,习近平主席复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中亚留学生,期待他们积极投身中国同中亚国家友好事业,弘扬丝路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中亚故事。他复信孟加拉国儿童阿里法·沁,鼓励她努力学习、追求梦想,传承好中孟传统友谊。7月,他在给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业硕士国际班留学生的回信中指出,留学生们“通过课堂学习和实地走访,提升了专业素养,深化了对中国的审计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合作促进共商共建共享。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开幕式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作者丨速继明 刘丽娜(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单位系东华大学

来源丨中国教育报

编辑丨王蓝萱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