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向美而行 魅力校园”首届上海市学校美育实践魅力系列评选活动结果揭晓。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校园“兰亭”书法节入选“魅力活动”,教师教育学院2022级研究生谢出尘同学获“魅力学生”提名奖。
品读经典,以美育人——华东师大校园“兰亭”书法节
颁奖词:它抓住节庆契机,开展书法育人,立足部级传承基地的底蕴,辐射篆刻高地的资源优势,创新书法艺术表现形式,扩大书法美育宣教范围,推动专业学生与书法爱好者的融合互动,以文人雅集为支点,撬动书香墨香校园建设,开阔了书法美育,从专业技能走向审美普及的教育景深。文化复兴,当有汉字自信。它就是魅力活动——华东师范大学校园“兰亭”书法节。
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华东师大丽娃河、樱桃河畔总会散发出淡淡的墨香,丰富多彩的校园书法篆刻活动层出不穷。
“永和风流--兰亭序临作·晋砖拓片题记展”“师古鉴今--华东师大金石篆刻展”“惠风在斯--校园书法篆刻展”“二月柳风——女生书法展”依次在此登台亮相,这一连串活动的背后都紧连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兰亭序》。
品读经典,以美育人。2021年4月14日,华东师范大学以美术学院书法篆刻学科为依托,由学校体美劳教育工作推进委员会、校团委、美术学院、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篆刻传承基地、上海市中国书法研究中心等共同举办的校园“兰亭“书法节系列主题活动拉开了帷幕。
为期一个多月的活动吸引了众多的师生驻足观看和亲身体验,达到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普及大学美育的可喜效果。
百幅《兰亭序》作品临作装裱成了10个手卷,陈列在玻璃柜中在临河的道路中央绵延了120米,拉开了校园兰亭书法节的序幕。不少同学驻足拍照、打卡,品赏着中国书法的经典。
展览现场特别设置了书写兰亭区和篆刻体验区。活动现场为同学们送出了“惠风和畅”“快然自足”“畅叙幽情”等兰亭警句书签。爱好篆刻的同学还现场动刀试刻,品尝体验,周边还陈列了以《兰亭序》为主题的十个展板。从《兰亭序》的诞生,上巳节的活动,再到《兰亭序》的版本流变以及《兰亭序》在域外的交流等方面,深入诠释《兰亭序》的文化价值,成为户外活动的亮点。
根据现场打卡记录,书法篆刻专业的同学为十分之一的打卡同学送上了一枚精致的姓名篆刻印章。书写兰亭区和篆刻体验区的活动为参与学生带来了惊喜,也提高了兰亭书法节活动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此外,美术学院室内展厅还布设了两个展览,分别为红色主题的“印证时代篆刻展”和“《兰亭》题咏书法展”。
展区还特设了书法篆刻欣赏讲解与体验活动,吸引众多学生驻足参与。展览活动让书法的美走进校园,与春色共同成为校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为了真正品读经典,传承兰亭文化的内涵。主办方还邀请专家举办两场讲座,线上线下数千人参加。
文史专家钱伟强老师讲授《历代兰亭诗赏鉴》,以中国诗歌的线索脉络来全面解读《兰亭序》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著名书法家陈忠康老师带来了《兰亭序》版本流变的学术讲座,为同学们了解《兰亭序》的文化内涵带来有价值和意义的解读。
校园“兰亭”书法节系列主题活动有效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受到国内众多媒体关注和报道。
浇灌美育的花园 魅力学生提名:谢出尘
谢出尘是华东师大艺术教育本科专业的毕业生,本科期间曾获得优秀学生、特等奖学金等荣誉和称号,2022年被保研至华东师大教师教育学院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她自幼学习舞蹈,也喜爱声乐、绘画等各类艺术活动。大学期间曾多次参加上海市舞蹈联盟演出活动,赴美国、云南等参与艺术交流。她还是校艺术团骨干成员,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担任领舞并获得舞蹈组一等奖。
担任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作品领舞
担任校庆晚会《流光叙》舞蹈领舞
此外,谢出尘还积极参加舞蹈相关教学比赛和教学研究项目,在上海青苗舞蹈课程设计比赛中获得三等奖;曾担任上海市中小学美育素养评价体系项目组舞蹈学科核心成员、上海市校外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校园诗舞”课程研发团队成员,大型儿童舞蹈诗“我的祖国”编导团队成员,并参与中国大学慕课《儿童舞蹈教育》的录制等。
多年艺术学习的成果如点滴甘露,即使只是浸润,也足以撼动人生的根系。虽还未成长为那颗大树,但谢出尘一直在美育的花园中不断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和贡献。
参与中国大学慕课《儿童舞蹈教育》录制
华东师大以拥有美的体验(Experience)、形成美的认知(Competence)、培养审美志趣(Nurturance)、促进人的整体和谐发展(Unisonance)“ECNU”理念为指引,通过课程体系、养成教育、环境氛围系统推进艺术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完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普及艺术教育推进机制,积极探索具有华东师范大学特色的美育模式。
来源|教务处 美术学院 教育学部
视频|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
通联|史媛
图|新闻资料
编辑|吴潇岚 张雨璐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