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余个日夜,124个梦想,百余个党组织、千余名师生参与,惠及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3万余名师生……
2020年教师节,华东师大正式启动持续十年的“教育筑梦”计划,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助力奋斗在基础教育一线的校友实现教育梦想,以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社会实践中树立理想、练就本领,培养一批又一批“学用结合、知行统一、理念先进、敢于担当”的未来教育实干家。
华东师范大学启动“教育筑梦”计划
计划启动三年来,参与“教育筑梦”计划的千余名师生走遍祖国大江南北,通过专家辅导、一对一结对、夏令营等各种帮扶举措为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3万余名师生送去华东师大教育力量,并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和经验。
近日,华东师大“教育筑梦:在服务教育强国的社会实践中培养未来教育实干家”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这也是自2018年该项目启动以来,华东师大第四次入选!
|心怀“国之大者”,服务国家地区发展
“希望佛年学校的孩子们,能通过佛年梦想合唱团,走出大山,走进上海,走进华东师大,走向全世界!”
在湖南醴陵,为实现校友丁文平建设乡村小学合唱团的教育梦想,华东师大音乐学院师生从2021年起连续三年帮扶佛年学校,帮助佛年梦想合唱团走上华东师大70周年校庆文艺汇演的舞台。以醴陵乡村合唱团为基础,华东师大进一步扩大对中西部地区音乐教育的帮扶力度,在贵州赤水、河南信阳、湖南永江等地开展合唱团排演,并为合唱团编创具有当地特色的原创或改编作品。
“教育筑梦”对点帮扶的江永一中学生欧晓灿在女书国际音乐节上演唱《四字女经》
“‘教育筑梦’计划让我们有了和华东师大二附中的同学们一起训练的机会,母校优质的教育资源使我们受益良多,让云南省实现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零的突破。”
在云南昆明,华东师大二附中为在云南师大工作的念智伟校友及其学生进行物理竞赛专项辅导,并为其提供来上海进行竞赛集训的机会,帮助他们在第38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中斩获金牌;在云南寻甸,学校孟宪承书院“寻·梦”实践队连续两年暑期组织师生开展“教育筑梦”公益支教和爱心辅导。
“寻·梦”实践队在云南甸沙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授课
在西藏拉萨,教育学部和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为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提供课程教学改革指导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相关专业师生发现了新的研究样本,为学科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江西弋阳,基础教育与终身教育发展部组织专家为弋阳实验学校开设科技创新课程并举办相关活动,帮助当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在贵州安顺,教育学部举办多期“教育筑梦计划·助力乡村振兴”校长论坛,并实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行动。在新疆乌鲁木齐,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助力开发《新疆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华东师大师生在新疆开展大量实证研究,相关成果为当地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协同多方力量,构建实践育人新机制
“教育筑梦”计划以基层党组织与教育梦想精准结对的方式,为每一个教育梦想制定专属实施方案,确保入选的每个梦想都能得到切实有效的支持。学校成立了由国内教育学顶级专家、全国最美教师、时代楷模、中小学特级教师等一大批专家学者、活跃在基础教育一线的优秀校友等组成的“梦想导师团”,为“教育筑梦”行动提供专业指导。同时,依托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汇聚校内外各界力量,为实现教育梦想提供资源保障,2021年,“教育筑梦”计划获得上海明泉集团与上海工商界爱国建设特种基金等热爱教育事业的企业单位、师生校友的热心捐助与支持。
共筑教育之梦!2021年6月,“教育筑梦”计划获上海明泉集团、爱建特种基金会捐赠
注重提质增效,打造思政育人新模式
目前,“教育筑梦”计划不仅已成为华东师大两大党建品牌之一,其思政育人和文化育人的作用也日益彰显,并获得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报道百余次。同时,学校根据“教育筑梦”计划成果,策划拍摄并发布了包括《回音》《微光》《生长》在内的多部微电影和微视频,各平台点击量近500万次。
教育筑梦微电影《回音》在新华社等平台点击量达300余万
2021年,“教育筑梦”计划入选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清单。2022年,孟宪承书院本科生陈敏同学基于其参与“教育筑梦”实践活动的项目荣获“知⾏杯”上海市⼤学⽣社会实践⽐赛⼀等奖,其本人也荣获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2023年,音乐学院“教育筑梦”相关成果“传唱百首红色歌谣:传承百年信仰力量”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红色专项活动特等奖。
孟宪承书院“寻·梦”实践队队长陈敏在寻甸寻访中小学生
音乐学院“教育筑梦”成果获十八届“挑战杯”红色专项活动特等奖
未来,华东师大将着力打造“全国乡村学校合唱团”“红色精神培育联盟”“同心同语·心理育人联盟”“阳光体育行动”“乡村学校三点半素质提升行动”等重点项目,将优秀的项目成果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可落地的实际经验,形成以教育引领实践的思政育人新模式。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文|刘金玉、喻文溪、王玲 编辑|沈韵婷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