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芳 张宜萱:改革创新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

发布时间:2023-12-01浏览次数:126

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统筹育人过程、回归立德树人本位的应有之义,是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立足于高质量发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体系的全面革新,在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诉求,时代背景和形势变化呼唤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出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面对“两个大局”,人的思维方式和现实需求不断发生着变化,需要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在不同年龄阶段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旨在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坚持在每一学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确保教育对象成长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另一方面,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精准化和精细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始终,而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必定不是粗放的、笼统的、割裂的,而是深度整合、分段部署、精准衔接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化和精细化发展,最终目的是解决不同学段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问题,实现教育内容的“精准供给”,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立足于协同式发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贯彻系统观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式发展的新样态。一是注重不同学段之间的协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旨在打破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区隔,构建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逻辑体系,同时考虑到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不同层级的教学目标,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供积极正向的价值指引。二是注重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课程思政是在各门课程原有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与课程思同向同行、协同配合,以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全程、全方位。三是注重与党团队一体化的协同。入队、入团、入党是青少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通过阶梯式的成长体系建设,能够分阶段培养青少年的政治素养,提升政治认同,引导其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四是注重与家庭、社会的协同。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配合是构建“大思政课”工作格局、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重要保障。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深度整合了一切积极因素,挖掘了各类教育要素的育人价值,实现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相互补充,明确了不同主体的育人职责,不断拓展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时空。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对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的再反思。一是强调教育对象的可持续发展。人的道德认知发展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科学遵循了教育对象道德认知发展的规律,关注到了人成长成才的可持续性,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二是强调教育内容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学校教育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阶段划分学段、安排教育内容,每一学段有不同的教育侧重点,但在时间和逻辑上是不间断的过程。从小学的“故事链”到中学的“逻辑链”,再到大学的“问题链”,是对同一理论内容基于认知理解的不同梯度进行的进阶式解读,辅之以灵活的教育方法,使得每一学段的教育内容实现了螺旋式递进,从而确保了学生对理论的透彻理解,实现了教育内容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强调教育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教育部门引导协调,各地构建起省市协同、校地共建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共同体,增加了各方教育主体的沟通契机,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倍增效应。同时,该举措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乡、区域、学校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差异问题,有利于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教育生态。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要立足于数字化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是赋能教育强国建设,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牵引。一是开展分众化信息收集,了解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以需求侧为导向,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要与大数据算法的数据采集、性格画像、趋势预测等功能相结合,对不同学段学生进行分众化的分析和评估,精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变化与思想变化趋势,灵活调整教育方式方法,避免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二是开辟智能化育人渠道,打造全方位沉浸式教学空间。可借助智能化设备,根据不同学段教育目标搭建不同教育场景和教育空间,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更加生动,惠及不同学段学生;同时,适应科学技术发展态势,以诸如科学家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融入并助力不同学段的“大思政课”,培养中小学生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和高校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拓展现代视野与国际视野,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使命担当。三是搭建一体化智慧平台,提供常态化机制化保障。通过推动教学资源建设常态化机制化,搭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智慧平台,将党政领导、科学家、先进模范等纳入思政课教师队伍,打破不同学段、不同学校、不同地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壁垒,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实现教育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共享,以解决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的“疑难杂症”和实际问题。


阅读原文


作者丨许瑞芳 张宜萱(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丨中国教育报

编辑丨王蓝萱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