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辅导员俞虹、陶婧第六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决赛创佳绩

发布者:学术报告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6-22浏览次数:175

  6月16—17日,由教育部思政司指导,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决赛暨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现场会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我校辅导员俞虹、陶婧在此前举行的上海和华东赛区比赛中双双折桂,晋级全国决赛。

第六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决赛人员合影

  总决赛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69名辅导员代表参与角逐。在团队协作下,我校辅导员俞虹、陶婧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职业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最终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创造了我校在此项赛事上的最好成绩。

  本次决赛共分笔试、主题班会、案例分析、谈心谈话、主题演讲等环节。俞虹、陶婧两位选手在各个环节中围绕题干迅速解题,恰如其分地分析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案和工作启示,她们沉着冷静、妙语连珠、精彩睿智的表现,充分展示了我校辅导员出色的职业素质,获得了评委和场内观摩团的阵阵掌声。

俞虹谈心谈话

陶婧进行案例分析

  在随后举行的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现场会上,俞虹作为获奖代表接受颁奖表彰。

  我校历来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始终把培养素质硬、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作为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一流人才培养、助力我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抓手。学生工作党委、学生工作部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助力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推进团队文化建设等方面多措并举,为辅导员积极打造展示才能的舞台、交流经验的平台,促进了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成长。我校将以本次大赛为契机,以赛促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把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引向深入,不断提升我校学生思政工作的水平。


附:俞虹在总决赛上的演讲稿

用自信塑造职业理想,用心血铸就思政梦想

俞虹

  连续四届,532名学生,36个国家,29种语言……这些数字串起了我作为一名辅导员的职业生涯,也串起了我的迷茫与困惑。面对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留学生,我的职业理想如何生成?我的思政梦想如何成就?我的职业自信又从何而来呢?我开始思考作为小众的群体,留学生要不要做思政工作?作为别人眼中另类的辅导员,我又到底能做什么呢?

  已经记不得有多少次,有人对我说:“你这辅导员也太好当了,无非就是带学生旅旅游,讲讲故事,读读诗,能有什么作为?”于是,“有为与无为”成为了我职业理想探索的第一个思考。然而,当思绪还在原地打转,现实已让我猝不及防。新生教育刚刚结束,一位学生就遭遇了严重的情绪困扰。由于问题复杂加上语言障碍,咨询师们纷纷婉拒了请求。于是,我只能一边与专业人士探讨解决方案,一边转化成精准的语言与学生沟通。每次陪伴她的时候,她总会小心翼翼的握着我的手说:“老师,你放心!我会好好的。能来到中国,能遇到你,我很幸运。”我才意识到留学生作为一个青年人对于发展的诉求,对于价值的锻造与中国学生没有差别,而我正是在这样的陪伴与引领中实现着自己的作为。

  我的职业理想和13万辅导员们的一样五彩缤纷,而我的职业探索之路却别样而新鲜。剪纸、书法、戏曲一度成为了我跟他们沟通的最直接的桥梁。我曾尝试用最显见最有形的文化形式去激发留学生的中国认同,而我对文化的理解也仅限于此。然而,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却引发了我新的思考,学生们不仅询问飞花令、词牌名,更追问我“节目里那个身患癌症的白茹云为何会坚持念诗?那个生活窘迫的农民老大爷王海军为何会选择念诗?”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在有形的文化形式背后,那些无形的关于价值、关于生命、关于人性的真善美,中国传统文化讲仁爱、守诚信、尚合和、求大同的价值理念正是我可以借鉴、可以转化、可以运用在留学生教育中的最无形的力量。中国诗词大会点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春天,也让我在有形与无形的探索中点燃了职业理想的春天,让我的职业理想在文化沃土中深根厚植,再添芬芳。

  然而,我的学生们终将散落世界各地,我的心血能否在他们身上生根发芽,持续滋养呢?我的教育对他们到底是有用还是无用呢?去年教师节,一张来自学生的明信片给了我答案。明信片上的她正在教当地的小朋友写中国这两个字。背后写着一段话:“老师,我现在已经成为一名汉语教师。我一直记得你说过,我们是飞翔在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和平鸽,我们是和平的使者,更是文化的使者。我正在努力把一个更棒的中国告诉更多的人!”是啊!留学生们是注定要去成为那个中国形象的塑造者、中国声音的传播者和中国故事的讲述者。而当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自己的耳朵听,自己的心灵感受时,那些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价值就早已浸润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之中。

  这场关于“有为与无为”“有形与无形”“有用与无用”的追问、反思与探索,正是我的职业自信在生成、在塑造、在积淀,更是我的职业理想在积蓄、在生发、在履行。文化交流互鉴,本就是世界文明生机盎然的源泉,而留学生也无疑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理解中国的桥梁与纽带。此刻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讲述一个多彩的、美丽的、魅力的中国。中国元素、中国精神、中国智慧正在为世界贡献独特的色彩,展现融合的力量。正所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