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热议!心怀“国之大者”,坚定追求卓越

发布时间:2023-10-09浏览次数:267


   9月27日,中共华东师范大学第十四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本次大会是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全力推动学校“十四五”规划实施和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一次举旗定向、坚定使命的大会,是一次守正创新、共谋发展的大会,是一次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大会。我们特别推出“党代表说”专题,邀请部分党代表分享参会感受,回顾历史成就,展望未来发展。

 

  

 

  王军代表:报告对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从“党的建设、立德树人、卓越育人、师范教育、学术创新、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开放办学、内部治理”9个方面进行了高度概括。应该说,过去的五年,极不平凡、极为不易,但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校仍取得了重要成就,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打下了扎实基础、积蓄了强大势能。报告直面问题,剖析学校发展存在的不足和短板,在此基础上,重点规划了未来5年学校的奋斗目标和总体思路,这是一篇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的报告,是学校未来发展的总蓝图、路线图。应该说,这是一篇“客观概括成就、中肯剖析不足、高远谋划前路”的好报告,既大气,又接地气,既振奋人心,又催人奋进,彰显了华东师大人的初心和使命。

  报告指出,“要以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为契机,推动学校新一轮更快更好地发展。”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优势整合后的华东师大地理科学学院将进一步发挥大交叉、大综合的学科优势,提出新问题,破解相关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以胸怀天下的人生格局和家国情怀,推动超学科发展,彰显学科优势,进一步把学校的卓越育人、卓越学术、卓越服务推到更高境界。未来将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信息地理、地理教育等学科领域,紧紧围绕培养密切追踪地理学学科前沿、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和变化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目标,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获取学科进一步发展的新机遇新动能,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师大方案,为建立走向世界的中国知识体系贡献师大力量。

 

  文贵良代表:报告对于近五年学校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客观公允的评价,同时也不回避存在的不足。整个报告将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贯穿其中,又踏实根植师大的土壤之中。报告以“心怀‘国之大者’、坚定追求卓越”为高度进行了未来五年的规划,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进行了筹划。报告中对未来学校的发展,全面规划了“三大卓越工程”和“五个一流行动计划”,努力推动卓越育人、卓越学术与卓越服务深度融合。在报告中,我关注到学校对于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一流人才队伍引育计划”中,强调了建立多维度的分类分层评价机制,这对于我校人才队伍的稳定、建设和发展,必将起到重要作用。而“一流保障服务支撑计划”,也聚焦学校的硬件建设,体现了学校党委对师生“急难愁盼”问题的关注,以及为师生用心用情办实事的决心。

 

  叶海峰代表:作为华东师范大学的一名党代表,我非常荣幸参加了第十四次党代会,见证学校的这一伟大时刻。大会报告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同时也激发了我们作为党员教师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学校取得的成绩,尤其是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的挑战下,全校师生展现了出色的拼搏精神,在学校发展进程中谱写了不凡的篇章。报告深刻分析了学校当前面临的挑战,包括人才培养质量、国家和地区服务意识与能力、对外合作水平和治理体系能力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为应对这些问题,报告指明了学校未来五年的重点工作,包括“三大卓越工程”和“五个一流行动计划”。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卓越学术工程”强调高质量、有组织的科研,全面提升学术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作为生命医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我深刻认识到当前迫切需要加速前沿基础研究,专注满足国家生物医药领域重大需求,发展具有华东师大特色的研究方向和知识体系。我也将积极谋划建设医学合成生物科研平台,进一步提升我们服务国家和地方的水平和实力。

  作为一名师大教师,我将不忘初心,坚守岗位,扎实推进教学科研工作,不断提升在医学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做出更多高水平的科研贡献。同时,我也将致力于培养生物医药领域创新驱动型青年人才。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生物医药科技研究,为未来的科研创新驱动型人才的培养而努力。

 

  田阳代表:自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共同见证了学校的变革与发展。在这不断进取的五年里,化学院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紧紧围绕学科特色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学建设、国际交流建设等方面开展育人工作,促进学生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培养了一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我们聚焦“卓越学术”“卓越育人”,将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引领学科前沿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学科建设的主攻方向,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望未来五年,我们将切实落实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卓越育人目标,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快培养储备一批高层次复合型紧缺急需人才;将以全力建设石油化工分子转化与反应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契机,强化高水平有组织科研,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研究攻关,为青年战略科学家及团队的培育搭建创新平台,为强国建设作出持续性贡献。学院全体师生定当继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心怀“国之大者”,坚定追求卓越,引领育人创新,深入探索创新人才成才规律,推进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闫方洁代表:报告全面回顾了过去五年的成绩,也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擘画,内容丰富,立意深远,我感受深刻,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一,传承。一代代师大上下求索、接续奋斗,华东师大从辉煌的历史中走来,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如今,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仅仅是一代代华师大人的梦想,更是我们这一代人全力以赴的方向。二,格局。大会从时代的高度定位学校发展坐标,聚焦国家所急凝练未来要着力解决的两个时代之问,彰显了心怀国之大者的使命与担当。三,机遇。格局小看哪里都是危机,格局大看哪里都是机遇。正是因为具有了格局意识,我们找到了一条师大新路,这条路打破了学科的限制、固有观念的藩篱,得以在危机中破局,在交叉中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卓越。四,信心。大会报告有目标、有方向,同时还有方法和保障。在学校党委的坚实领导下,我们一定会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稳步前进。未来,我将全力以赴做好党代会精神的践行者,为创新思政课新范式、推进思政工作转型,做好新时代的大思政教育,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陈曦代表:党代会报告全面回溯了学校过去五年的奋进历程,总结了师大人五年间砥砺前行的建设成就,指出了当前形势与任务下面临的诸多困难挑战,擘画了师大人攀高行远的未来愿景。报告不尚空谈,重于行动,提出了“三大卓越工程”“五个一流行动计划”等契合师大实际的发展方案。作为青年师大人,党代会报告使我们深受鼓舞,却也深刻意识到青年一代的重任在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之所需,吾志所向,作为青年师大人,我们将怀抱梦想、脚踏实地,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过硬的专业能力,坚守师大人薪火相传的初心使命,书写师大人风雨无阻的奋斗征程,为中国方案贡献青年智慧,做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国家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同路人。

 

  郁振华代表:报告内容丰富,给人很大的鼓舞。报告提到了“建强文史哲、数理化生地等基础优势学科,培优教育学、生态学、统计学等一流建设学科,提升核心竞争力。”这里提及的基础优势学科和一流建设学科,确实是学校的精锐所在、竞争力所系。

  如何富有成效地进行学科建设?我的一点浅见是,要重视学术传统这种自生自发的力量。

  认识论研究告诉我们,知识创新往往发生在传统深厚的地方。道理其实不难理解:“水之积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其负大翼也无力。”传统深厚意味着积累深厚,深厚的积累之引发知识创新,犹如强劲的踏板助推运动健将腾跃飞翔。传统和创新的辩证法既适用于自然科学,也适用于人文社会科学。既然知识创新是学科建设的核心目标,那么,学术传统建设便是一个绕不开的课题。经过数十年积累,我们不少学科都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传统。在这些传统中,优秀学者及其范例性成就所体现的学术理想和卓越标准,对于后学具有极强的感召力,为他们投身学术事业提供了持久的动力。因此,梳理弘扬优秀传统,使之活在当下并指向未来,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季浏代表:报告令人振奋、催人奋进。一方面对学校近五年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学校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国教材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学科评估等方面均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成绩;另一方面对学校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段的发展感到底气十足,报告指明了学校建设引领育人创新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同时提供了“三大卓越工程”“五个一流行动计划”的实施路径。值得一提的是,从报告中看到了学校创新育人模式的决心,锚定卓越先行先试,既有系统性思考,又有突破性举措,期待走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统筹推进发展的师大新路。

 

  於州代表:报告指出,要心怀“国之大者”、坚定追求卓越,加快建设引领育人创新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与科研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也体会到学校一直以来的关怀与支持。

  在过去的五年中,我深切感受到科研管理模式、学术创新所激发的学术活力,也受到了学校基础研究特区计划的支持。

  这大大坚定了团队安心踏实做好人工智能数理理论基础研究的决心。我深切体会到整合多学科资源、开展跨学科研究的步伐,见证了统计学科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经济、航运物流等交叉学科领域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我们将继续践行以AI赋能和升级改造传统学科专业的宗旨,推动统计学科内蕴式和外延式同步发展,全面提升统计学科服务学校学科交叉发展战略的能力,以形成统计学科与我校特色优势学科融通共进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施錡代表:大会报告主题鲜明,论证科学,振奋人心。我所在代表团成员围绕报告主题和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许多老师都结合自身工作和学校情况谈出了切实的感受。作为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研究所的教授,我深深感受到心怀“国之大者”的使命感。美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方面,自古以来承担着桥梁的作用,并将在日后继续发扬光大。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相关的研创工作,在各个方面追求卓越,努力为将华东师范大学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

 

  袁振国代表:听取了梅书记的报告感到很振奋,这是一个深刻总结过去五年成绩和经验的报告。我想用三句话概括我初步的感受和认识:

  第一,报告高度体现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很强烈的一个时代特色。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开局之年,报告中提到的作为中国教师教育的领军者,如何发挥核心优势,强国建设,教育何为?作为华东师范大学来说,教育强国,师大何为?报告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民族和社会的发展作为最高追求,把国家战略需要作为发展导向,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需,在服务国之大德中践行大学之道。一流大学评估将会以贡献为导向,未来高水平大学的高质量发展其核心是贡献,关注国际前沿、服务国家发展的主战场。作为大学,我们每一个党员每一个人都要从这种使命感去思考自己的职责,来履行学术责任,党员的义务。报告在这一点的阐述非常透彻和深入人心。

  第二,报告一以贯之强调追求卓越,总结和推动学校工作。要把心怀“国之大者”作为思考和谋划工作的逻辑起点,要把坚定追求卓越作为创新驱动的内生动力,把引领育人创新作为教师教育领先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使命担当。报告主体部分,用行动计划将卓越追求具体落实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国际拓展、学校治理等各个方面,非常务实,卓越的追求深入人心。

  第三,报告对华东师范大学的发展定位上有新的突破。加快建设引领育人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这是一个对我们大学的发展定位的新提法,华东师范大学如何更好地发挥师范大学的优势和特色,发挥我们的核心优势?这次报告有新的突破,对开创未来有深远意义,从培养百万人民教师到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转变,我们学校建设目标也从高水平师范大学转为教师教育领先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提出引领育人创新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这个新目标。我想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大学以育人为中心的任务不仅仅体现在传统的教学概念,更多的是从整个国家各方面人才培养来考虑。报告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命题,怎么样来进行育人创新,来引领教育改革。华东师范大学如何发挥核心优势,通过引领育人创新,来提高我们的人才自主培养的水平,来促进科学的自创自立自强,我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新定位;其次强调的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如何把三位一体变成一个提升整个国家的战斗力,提高整个国家人才优势的战略,每个学校都在探索。对于华东师大通过引领育人创新,来体现我们教育科学人才三位一体的思想,需要进一步细致深刻的阐述;最后我理解新的突破,我们不仅仅要培养教师、还要对整个基础教育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在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我们面临着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到能够胜任未来的人才这一教育模式的重大变革。师范大学在教师的培养培育培训过程当中,在贡献社会的过程中,自身模式方法的改革也是一个需要深度变革的领域。

 

  夏建阳代表:报告中最令我振奋的是把“国之大者”作为各项工作的逻辑起点,特别指出了学校将提升高水平自主科研和高质量有组织科研的“双轮驱动” 。以我所在的生态学科为例,我国目前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和需求,亟需我们创造出自由探索和有组织科研的最佳结合方式。在未来五年中,学校提出了“卓越学术工程”,并多次强调了提升创新氛围,其中很多新举措必将成为一线青年科研人员的“及时雨”。在育人方面,我十分认同报告中提出的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等新挑战,探索“打破学制限制、学科专业限制”等新模式。这些新的指导思路更加坚定了我们持续推动学科交叉研究的信心。

 

  倪逸群代表:非常荣幸能作为年龄最小的党员代表参与到本次大会中,希望能结合学生群体的思想特征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新的活力与思考。本次党代会的报告不仅以更高站位总揽全局,回顾我校过去五年的成就与经验,同时心怀“国之大者”,以更宽视野作出未来谋划。

  作为师大学子,我们是幸福的。华东师大构筑“三大卓越工程”,带领我们与前沿接轨、与国际接轨,搭建多元平台帮助我们实现自由而全面的个性化发展。作为青年党员,我们是幸运的。新时代、新征程,新的奋斗正当其时。我们应主动融入学校发展大局,竭诚服务同学,不仅做学校发展的见证者,更争做学校加快建设引领育人创新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参与者和奉献者。

  未来,我将进一步夯实经管专业基础,将所学投入实践,求实创新,追求卓越,争做能力过硬、知行合一、勇担时代重任的经邦济世之才。祝愿华东师范大学越来越好,薪火相传,行稳致远,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师大力量!

 

  蒲戈光代表:党代会报告对2035年做了一个展望,站位非常高,特别提到了“成为建立走向世界的中国知识体系的积极参与者,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卓越而独特的贡献”。在未来,我们将会抓住与临港新片区共建滴水湖国际软件学院建设的契机,把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国际一流的研究、实施卓越人才培养3.0计划为三个核心目标,为国家关键软件产业做出师大人应有的贡献。

 

  管曙光代表:报告感受最深的就是华东师大人务实、踏实和扎实的精神。过去五年,我们克服了疫情等很多困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卓越育人、卓越学术和卓越服务”,落实“双一流”建设,做好传承、创新、发展和引领。

  报告擘画了下一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引领育人创新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而且指出了明确的路线蓝图,令人十分鼓舞。作为一名党员,我一定要深入学习报告内容,深刻领会报告精神,心怀“国之大者”,牢记为党育人的初心,勇于担当,以实际的行动在教学和科研中追求卓越,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瞿骏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展望2035年,学校要成为教育模式深刻转型的创新引领者,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卓越而独特的贡献;成为建立走向世界的中国知识体系的积极参与者,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卓越而独特的贡献”。

  报告提出的这些深刻、生动的阐述,指引了学校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对华东师大历史学科的研究、育人和咨政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和明确的要求,是我们前进的指针。历史学科的研究、育人和咨政在今后发展中要做到“三位一体”,共求卓越,成为国内历史学发展的排头兵和引领者。

  历史学科要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强国”讲话和“文化传承”讲话精神的指引下,牢记“国之大者”,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传承,为中国历史学“三大体系”建设贡献“华师智慧”,培养出具有“华师风格”和“华师气派”的人民历史学家和人民历史教育家。

(按姓氏笔画排序)

 

 

来源 | 党委宣传部 摄影|吕安琪、许多、宫卿 编辑 | 郭文君、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