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者论坛在校举行

发布时间:2016-11-19浏览次数:146

  10月29日、30日,第一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者论坛在我校闵行校区举行。论坛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为主题,由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思想理论教育》编辑部和《思想政治课研究》编辑部协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社联、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青年学者济济一堂,在十八届六中全会后率先共同研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

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者论坛在校举行

  开幕式上,上海市社科联专职副主席解超、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副局长张国春、我校党委书记童世骏先后致辞。上海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副处长梁清主持开幕式。

  解超在致辞中讲述了举办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者论坛的初衷与过程,并希望会议期间各位与会嘉宾畅所欲言,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上海市社科联专职副主席解超致辞

中国社科院科研局副局长张国春致辞

  张国春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必须坚持五个导向,一要立场坚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要立足国情,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实际;三要古为今用,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四要面向世界,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的文化成果;五要健全体系,包括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教材体系、评价体系和对外传播体系。

我校党委副书记童世骏致辞

  童世骏在致辞中指出,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特别强调党的领导干部要以实际行动让党员和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动力,既讲信念,又重实践。他认为这个强调对马克思主义学科教学研究队伍建设特别有意义。话语是理论的表达,研究是理论的形成,“表达”和“形成”实际上都是一种实践活动,而这种实践活动本身也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改造力。童世骏表示,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特别重要的是把理论化为方法,将理论化为德性;方法用来求真,德性用来向善,在研究过程当中要体现对真理的追求和对道德的敬重。

吴潜涛教授作专题报告

忻平教授作专题报告

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在十八届六中全会后率先共同研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

  论坛为期一天半,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主任吴潜涛,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协作组组长、上海大学党委原副书记忻平作了专题报告。两场专题报告分别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建新、党委书记孙健主持。在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中,学者们结合自己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的经验,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实践探索、多元路径等展开了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