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思想政治学科发展专题研讨会暨纪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

发布时间:2014-08-06浏览次数:103


  为了纪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办30周年,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729日,由我校和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主办,我校政治学系承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专题研讨会暨纪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30周年”大会在我校中山北路校区召开。来自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我校等20余所高校和部分学术期刊的专家、青年学者、研究生共8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研讨会现场

  此次研讨会分为三场大会主题发言,共有17位专家学者进行了主题发言。校党委宣传部长解超在主持第一场研讨时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既体现着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又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走过30年历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学科发展上面临着许多崭新的背景和使命,其核心要素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何因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要求去研究、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容设计、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是我们今天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年近八旬的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前辈邱伟光教授以“思政学科30年回顾与展望”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立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化起步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程进行了回顾,继而对学科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指出思想政治研究应该关注前沿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相信通过老中青三代人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更好的推动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发展。随后,“长江学者”、来自武汉大学的沈壮海教授做了题为“价值自信及其增进”的发言,他认为,文化自信的核心就是价值观自信,并认为价值观自信影响了一个国家文化发展进程;他还提到了文化自信的维度,具有统摄意义的即是对核心价值观的自信,通过对为什么强化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以及如何强化,为进一步落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复旦大学的邱柏生教授则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直面国际化的问题,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李忠军教授就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认同情况,兰州大学的王学俭教授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如何确立创新意识为题,上海师范大学的周中之教授就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华东师范大学的齐卫平教授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核心价值观中的责任担当等问题分别提出了极具启发意义的真知灼见。自由讨论环节,上海市教卫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卢天琳同志针对上午各位专家的发言谈了自己的几点感悟,天津美术学院的朱光强老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如何面对网络化的问题,邱伟光教授、邱柏生教授、周中之教授纷纷各抒己见、集思广益,通过耐心解答,以此来解除青年教师现实中所面临的疑惑。

  研讨会第二、第三场主题发言分别由南开大学纪亚光教授和复旦大学高国希教授主持。武汉大学佘双好教授以其独到视野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遇到的“曲折”过程,系统阐述了“曲折”本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复旦大学高国希教授分析了社会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思想多样化的背景下,如何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如何应对社会思潮的挑战,极具启发意义。北京师范大学李晓东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余玉花教授、曹景文教授、许瑞芳副教授,杭州师范大学余龙进教授、上海海事大学刘泽雨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赵勇教授、上海商学院陈志强教授分别就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等问题做出深入探讨。在自由发言环节,华东师范大学的张云教授和与会的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研究生分别提出了自己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的看法以及在政治课教学中所碰到的困惑,引发了与会学者的思想碰撞。

  研讨会最后,邱伟光教授作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高度赞扬此次研讨会是一场主题明确,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的会议。感谢各位专家为思政想政治教育的未来良好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政治学系党委书记赵正桥副教授对与会专家学者和为会议筹办做出辛勤付出的工作人员表达最衷心的感谢。

  此次研讨会主题明确,专家的观点鲜明,与会者热情高涨,现场讨论热烈。许多没有排入会议议程的资深专家、青年学者、一线教师纷纷利用自由发言环节或是阐述自己研究心得,或是提出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疑惑。可以说,全国各地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齐聚一堂,老中青三代人一起回顾了思想政治学科30年的发展历程,展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未来,使得本次研讨会成为一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