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建议

发布者:学术报告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4-12浏览次数:68

一、关于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相关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基础”课教材修订和“基础”课教学应充分反映和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相关内容,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构成和特征,正确认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构成和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及其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进程而逐步形成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个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相应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比较完备,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科学和谐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本色的法制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制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制保障。它的形成,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经验制度化、法律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它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以上内容可在“基础”课第七章第一节第二目“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讲解中体现出来,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与特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成就辉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任重道远。在新的起点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今后立法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面临的新形势。中国已经确定了本世纪头20年发展的奋斗目标,进入改革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内外形势的新情况新变化,广大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迫切需要法律制度建设予以回应和调整。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迫切需要法律制度建设予以推动和引导。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格局复杂化的客观现实,对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要求愈来愈高,通过立法调整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愈来愈大。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要目标。适应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紧紧围绕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不断健全各项法律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具体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继续加强经济领域立法,积极加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立法,突出加强社会领域立法,更加注重文化科技领域立法,高度重视生态文明领域立法;在完善各项法律制度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法律制度的有效实施;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

以上内容可在“基础”课第七章第一节第四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讲解中体现出来,可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观点和论述,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阐述了一些新观点、新提法

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统帅地位。现行宪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统帅地位,是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

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最高效力。我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此外,把“民商法”改为“民法商法”,等等。

以上内容可在“基础”课第八章第一节“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和第二节“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的讲解中体现出来,可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最新资料和最新数据,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二、关于体现《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

1.《决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及其基本内容的论述都有创新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在绪论第三节第一目“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的讲授中,可体现这一精神,引导和帮助学生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论述有了新的突破,提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这一论述,可体现在第一章第二节第一目“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的讲授中。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新概括,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一论述,可体现在第一章第二节第二目“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讲授之中。

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论述有了新观点,提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这些论述和观点,可体现在第二章有关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和时代精神的讲授之中。

对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拓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这些论述对于加强大学生德育培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体现在第四章第三节第三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授中。

2.《决定》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

《决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教学中,教师可在绪论第二节中结合如何“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进行讲解,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肩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重任。

3.《决定》阐述了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决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这些论述,可体现在第四章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讲授之中。

三、关于体现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1.讲话阐述了90年来我们党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指出“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 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这些内容,可体现在第一章第二节关于“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的讲授中。

2.讲话阐述了党与青年的关系,提出“我们党的创始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大多数都是从青年时代就满腔热血参加了党,决心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这一论述,可体现在第一章第二节涉及大学生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的内容讲授中。

四、关于体现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广大青年提出了三点希望,即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三点希望既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一贯要求,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为广大青年健康成长指明了正确方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绪论第二节第三目“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第三章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和结束语的相关内容,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刻讲解,引导和帮助学生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