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发展需要和谐的文化环境

发布者:学术报告管理员发布时间:2006-11-01浏览次数:101


   主要讲三个问题:

  (1)文化发展与文化生态环境的关系;

  (2)文化发展与研究主体的关系;

  (3)文化发展与社会效益的平衡关系。

  文化发展是当代社会遇到的新问题。之所以说是新问题,是因为文化发展被专门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提出,并放到社会发展的视野中来考察。以往我们考核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主要是经济指标,但随着现代化程度的加剧,人们意识到考核一个社会,不能单单集中在经济指标一项上,还必须考察社会的政治文明程度、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这种问题意识的出现和增长,来自于世界范围的现代化经验的积累。一些发展中国家,尽管经济一度发展很快,但政治、文化和社会危机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现代化始终进展缓慢;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是有所发展,但社会安全感反而越来越差。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这些年宗教和民族矛盾上升,文化问题凸现出来。文化发展问题解决不好,社会不安定,经济也难以快速发展。中国这些年经济增长速度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据最新统计,GDP的增长排名世界第四。但中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仍处于100名之外。也就是说,整个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还是很低,社会面临的发展压力还是很重。为了保证我们社会的持续发展,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这个空间得益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支撑。我想结合人文学术的研究情况,谈谈自己对文化发展相关的三个问题,即文化环境、研究者、研究效益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的理解。

  人文学术研究对社会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高端。所谓高端,是指研究者和研究的问题都是专业的,如果不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训练,难以进入研究领域;人文学术研究所形成的社会影响也较之一般的文化产品来得更深入更持久,在世界范围内,人文学术是一个国家文化实力的象征。人文学术研究在中国主要集中在高校、研究机构中。要使这些代表社会文化发展高端水平的文化空间活跃起来,对和谐社会的文化发展发挥持续的作用,首先必须保护学术文化环境的和谐发展,也就是高校和学术研究机构应该有利于学术研究,不断为学术创新和研究问题提供便利条件。那么,怎么才算是做到为学术研究提供便利条件呢?一般来说,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指研究必须的资金、时间、办公条件、获取信息的现代手段,等等;软件包括服务于学术研究的管理水平、研究人员所能够支配的文化资源,等等。硬件方面的建设,这几年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做了一些努力,条件有所改善,而软件方面,距离还是非常大,尤其是管理水平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存在继续拉大的可能。譬如,人文学术研究资料的占有和使用上,随着网络系统的介入,国外一流大学占有和使用最新研究成果的能力不断加强,而国内因为没有这样一种文化意识,也就没有这样一种创新需求,整个研究资料的搜集、管理和使用情况,远远落后于世界一流大学。很多中国的人文学者往往感叹中国的研究资料之不可得,但为什么国外一些一流大学就可以办得到呢?我个人感觉,与学校管理中的文化意识有关系,研究资料的价值不在于收藏得多,而在于收藏与使用结合,是为研究服务的。像美国社会,因为有公共图书馆的传统,与中国藏书楼的传统不同,服务意识优先于收藏意识,给人文学术研究提供了便利的学习、阅读的条件。这当然是很具体的一个方面,但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考虑,却是体现出人文学术研究生态环境之间的落差。

  这些年中国高校发展中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加强课题建设还是培养学术人才。照道理,这两者是不能分的,但从这些年的实施情况看,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往往片面追求课题数量而忽略了对研究人员的培养。换句话说,人文学术研究者并不是通过课题培养出来的,而是通过自己的阅读、体会、思考和对问题的研究兴趣培养出来的。对人文学者而言,最好的培养,就是提供一种适易于他们生存和思想的环境氛围,让他们自己出思想,出成果。也就是说,对人文学术的关怀,应该转变思路,由关心课题,通过课题培养人,转到以人为本,以人文学者为本,让他们从繁重的课题中解放出来,做自己想做的研究。提供给他们一定的资金和时间,让他们定下神来,做自己的研究具体说,同时,人文学术最注重独立思考,它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这方面形成很大的反差。所以,在管理体制上不是要以几个人为中心,而是鼓励大家独立研究,公平竞争,给有学术能力的思想者提供发展自己思想的空间和机会,这样,大概是更有利于人文学者的培养和研究。 

  人文学术的社会效益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从长远来看,一定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能够积累下来的人文学术,是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永久资源,它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从今天世界范围看,那些社会文化程度比较高、经济能力强的国家和地区,对自己人文传统的重视和保护程度,也远高于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这是因为人文学术成果是一个国家国力的象征。这些年,国外学者甚至从战略的高度将文化与“软实力”联系在一起,这反映出文化发展的社会作用。对我们来说,人文学术的建立需要通过不同层面、不同周期的建设,让它们对社会的各个层面和不同阶段形成辐射。所谓社会文化的丰富,一定包括人文学术思想的社会影响,这是文化社会效益的一个展示,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标志。如果缺乏人文学术的滋养,社会文化的繁荣,大概只能是一句空话。

  总之,我是希望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我们的人文学术研究更加繁荣,更加丰富,也更加发达。(本文系我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和上海社科院青年学术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青年论坛上的发言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