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梁祝》,绕梁56年。一曲《梁祝》,让国人开始真正领略小提琴的魅力。5月7日上午,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最权威的演绎者之一、国际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俞丽拿教授受邀做客我校文化论坛“杏坛高议”,在华东师大闵行校区音乐厅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梁祝的故事”讲座,以边演奏边讲解的形式向大家回顾和讲述了当年创作与演奏的感人故事。此次讲座由我校党委宣传部主办、音乐学系承办,音乐学系副主任常林教授主持;同时也是今年我校音乐学系品牌文化活动——“五月音乐季”的首场活动。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音乐,如泣如诉的旋律不知倾倒过多少中外观众。而这支曲子的首演者、著名小提琴家俞丽拿更是家喻户晓的音乐大师。56年前,18岁的俞丽拿站在舞台上第一次拉完《梁祝》,台下的掌声经久不息。从此,俞丽拿这个名字便与《梁祝》相伴,《梁祝》成了她的音乐之魂。
五月音乐季首场讲座: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讲述《梁祝》的故事
开讲伊始,她就说:“我70岁那年便已告别舞台,今天是来给大家做讲座。讲座共分三部分:介绍《梁祝》的创作背景,以演奏加讲解的方式介绍《梁祝》,最后请大家欣赏整首《梁祝》的CD。”言简意赅,干脆利索。
俞丽拿以演奏《花儿与少年》、《步步高》与《二泉映月》的片段为开头,给大家讲述《梁祝》的创作背景。56年前,小提琴这一西方经典乐器并不被中国人所接受。“小提琴这件西洋乐器400多年了,传到中国不受欢迎,乐器本身并没有责任。我们要做的是给它增加一个说‘中国话’的功能。”俞丽拿和她的同学们希望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和作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便是她和同学们让小提琴说“中国话”的成果。
俞丽拿说,我们要做的是给小提琴增加一个说‘中国话’的功能
俞丽拿精彩风趣的讲解,在听众中不时掀起阵阵掌声和笑声
“梁祝”的爱情故事凄美动人,协奏曲更吸收了中国传统戏剧的素材及音乐元素,旋律婉转动听,加上采用西洋乐器小提琴加以演绎,使得它56年来久演不衰。俞丽拿表示,一曲《梁祝》让中国人接受了小提琴这种西洋乐器,也让西方高雅音乐界接受了中国文化。
讲完了创作背景后,俞丽拿开始一边给大家讲解《梁祝》乐曲一边演奏,站在音乐厅的舞台上,俞丽拿精神抖擞、恬静释然。她侃侃而谈、诙谐可亲;操琴开弓,或欢快活泼,或荡气回肠。没人能想象台上这位神清气爽的小提琴家已74岁高龄。她以讲故事的形式,边说、边用小提琴演奏,生动形象地诠释了整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独奏和乐队伴奏部分。从开头欢快的爱情主题到发展部的依依惜别,再到最后的殉情化蝶,她绘声绘色的讲解,时不时伴上几句越剧唱腔和传授小提琴的演奏技巧。精彩风趣的讲解,在听众中不时掀起阵阵掌声和笑声;精湛动人的演奏,更是彻底征服在场的师生。
俞丽拿的音乐魅力彻底征服在场的师生
音乐学系副主任常林与俞丽拿合影
一曲《梁祝》,绕梁56年,如今依旧在年轻一代中散发着独有的魅力
一场独特的讲座,让不少已多次欣赏并演奏过《梁祝》的听众真正领悟到这首著名小提琴协奏曲的精髓和魅力所在。讲座中一些演奏技巧的示范和讲解,更是让一些专业的听众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