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领航 华东师大五年奋“力”绘就思政工作最大同心圆

发布时间:2021-12-13浏览次数:227

  12月7日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五周年。五年来,各地高校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华东师大以卓越领航奋“力”绘就思政工作最大同心圆!

1.jpg


锚定“卓越”航标,“一盘棋”统筹谋划整体推进


  “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如是强调。五年后,在华东师大,追求卓越,已成为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在内的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根本遵循和重要旨归。

  “唯卓越方可立足。”10月16日,在庆祝华东师大建校70周年大会上,卓越育人、卓越学术和通识课程三大纲要正式发布。这是学校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新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站在历史新征程新起点,对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发出的有力时代回应。

10月16日,在庆祝华东师大建校70周年大会上,卓越育人、卓越学术和通识课程三大纲要正式发布。.jpg

10月16日,在庆祝华东师大建校70周年大会上,卓越育人、卓越学术和通识课程三大纲要正式发布

  《华东师范大学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华东师范大学关于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华东师范大学推进本科卓越育人工作行动方案》《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卓越育人工作方案》……为将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引向深入,五年来,学校党委立足工作全局,加强“一盘棋”统筹谋划,成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突出制度牵引,出台系列文件,逐步筑起支撑以卓越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四梁八柱”。

  学校聚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任务推进,围绕“十育人”分别组建专项协作组,明确责任单位,细化职责分工,推动任务落实。构建纵横贯通的工作机制,横向推动全校各管理机构、直属单位、上级所设机构协同联动,增强工作合力;纵向带动各学部、院(系)、书院自主探索改革,激发基层活力,逐步形成校院两级联动、一线育人创新实践不断涌现的良好工作局面。

  为凝聚形成思想共识,全校范围内还广泛开展了卓越育人大调研、大讨论。在本科层面,组织召开卓越育人专题会4场、研讨会200场左右,形成卓越育人思考40份、卓越育人工作方案77份、培养方案修订报告70份、“打样”课程大纲292门、课程整改方案2588份,完善形成“培根-筑基-融通”三段式培养模式。在研究生层面,召开卓越育人专题会3场,形成研究生培养方案177个、卓越课程“打样”清单119门,立项建设28门。

3.jpg

  站在新百年、新七秩的起点,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高等教育和卓越人才的需求,华东师大在建校70周年之际正式推出卓越育人纲要,明确提出“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的目标追求,确立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卓越育人的新范式,培养具备“明德乐群、基础扎实、身心健康、国际视野、反思探究、持续发展”核心素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胸怀人类文明进步、具有宽广国际视野、善于学习反思创造、具备持续发展能力的各领域卓越人才,希冀为建设教育强国和以教育强国事业做出持续性贡献。


深耕“内圈”蓄力,“主渠道”守正创新同向同行


  “在华东师范大学的一节思政课上,师生们正围绕刚刚完成的一次实践教学展开讨论,几天前,他们去了中国商飞公司参观大飞机,社会实践与课堂理论教学相结合,是华东师范大学思政课的创新。”2019年5月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华东师范大学思政课以真理育人心》为题,对华东师大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探索和成效进行了专题报道。

2019年5月21日,<span style=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华东师范大学思政课以真理育人心》为题,对华东师大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探索和成效进行了

专题报道

  2019年5月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华东师范大学思政课以真理育人心》为题,对华东师大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探索和成效进行了专题报道。

  前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到校调研,听取了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情况,与参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研活动和思政课实践教学集体备课会的师生现场交流,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高度的自觉自信深化理论研究阐释,以强烈的责任担当用心咨政育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青年、深入人心。

2019年5月20日,<span style=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视察并听取了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情况,与参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研活动和思政课实践教学集体备课会的师生现场交流

  2019年5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视察并听取了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情况,与参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研活动和思政课实践教学集体备课会的师生现场交流。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近年来,华东师大始终抓实第一课堂“主渠道”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课程”,协同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

今年春季学期伊始,校<span style=

党委书记梅兵开讲“新四军‘铁军精神’及其在华东师大的传承与弘扬”专题党史课“第一课”

  今年春季学期伊始,题为“新四军‘铁军精神’及其在华东师大的传承与弘扬”专题党史课开讲。开讲“第一课”的是校党委书记梅兵。在华东师大,进课堂给学生讲思政课,已成为每位校领导每学期的固定安排和心之所系,而校党委书记亲自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抓思政课建设,也是一直以来的传统。学校党委将思政课建设明确列入学校规划编制,与“双一流”建设同部署同规划、同要求同推进,力求通过这样的体制机制,更好统筹协调校内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部院系、学科专业,集全校之力协同推进思政课建设。

2021年9月,华东师范大学2021级全体新生在开学典礼上,聆听了校长钱旭红院士讲授的入学“第一课”——“风雨兼程,未来无限”.jpg

2021年9月,华东师范大学2021级全体新生在开学典礼上,聆听了校长钱旭红院士讲授的入学“第一课”——“风雨兼程,未来无限”

  以入选全国重点马院、与市委宣传部共建马院和上海高校示范马院建设为契机,实施思政课创优行动计划,持续建好“4+1”思政必修课,先试先行在各专业本科生中全覆盖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重点建设包括“中国智慧”“中国新时代”“中国故事”等在内的“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课程群,持续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质增效。2个项目入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关于2020-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项目,2门课程入选教育部社科司“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联学联讲联研思政课示范‘金课’”, 2篇案例入选上海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学案例,3名教师在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大比武中获一、二等奖。

  获批首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4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负责人及教学团队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高校”,6个学院、16个教学团队、122门课程分别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学院、领航团队和领航课程……在协同推进课程思政方面,华东师大创新理念思路,积极探索从单一的课程建设走向课程思政特色专业建设,加大系统规划布局力度,推动课程思政覆盖学校整个课程体系、所有学生层次和全部教学单位。

获批首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4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负责人及教学团队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jpg

获批首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4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负责人及教学团队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

  发挥教师教育、学科教研等突出优势,出版全国首本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生物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地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被选作上海市2本样本之一,为应对课程思政走向深入交出高质量“答卷”。在贵州普定、新疆天山、云南寻甸,华东师大还建立了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基地,让学生在专业实践中明白“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真切含义,在行走中体会以科研服务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


协同“中圈”发力,“大课堂”厚植情怀激励作为


  如何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五年来,华东师大将思想政治工作和育人场域延伸到更为广袤开阔的“社会大课堂”,让更多青年大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知时代发展脉搏、国家战略规划、经济社会需求,更好实现知信行统一,厚植爱国强国情怀,激励主动担当作为。

  全国思政工作会议召开后的那个暑假,华东师范大学300余名在校大学生就组成26支实践队伍,奔赴江西革命老区,开展“教育扶贫,青年在行动”专项社会实践,以青年力量助力教育扶贫。从2017级本科新生开始,由学校教务处、学工部、团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建设的《社会实践:中国社会观察与体验》成为大学期间的必修课,共计2学分,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公共必修学分。这也是上海地区高校首次将社会实践列入本科思政课公共必修学分。同年,学校党委还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实践育人专门出台意见,以制度规范保障系统实施推进。

全国思政工作会议召开后的那个暑假,华东师范大学300余名在校大学生就组成26支实践队伍,奔赴江西革命老区,开展“教育扶贫,青年在行动”专项社会实践,以青年力量助力教育扶贫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辈子难忘的事”,是华东师大研究生支教团二十余载接力传承中凝聚形成、也是每一届团员都在坚守的“团魂”。今年是华东师大研究生支教团出征的第23个年头,也是赴云南武定一中支教的第20个年头。出征仪式上,学校首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地理科学学院周立旻教授现场见证了自己所教的两位本科生“接棒”成为新一届支教团的成员。

2021年5月,华东师范大学首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地理科学学院周立旻教授在分享当年赴青海支教的经历.jpg

2021年5月,华东师范大学首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地理科学学院周立旻教授在分享当年赴青海支教的经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人”“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建设人”“扶贫扶智,教育强基——奠基人”……翻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扶贫路上的三个“青年人”》一书,生动记录了华东师大青年学子多年来以乡村支教、推普脱贫、消费扶贫、咨政科创等形式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日常点滴和思考感悟,让这些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基层一线高扬理想风帆、书写人生华章的师大“青年人”的群像跃然纸上。

  作为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教育学部逐步形成以“影子校长”为重点、“五个一百”相互支撑的实践育人模式:每年选拔 100 位学生作为“影子校长”到基层学校,如影随形地在优秀校长身边学习;每年组织学生开展100 个课外科研项目、100 个专业公益项目、100 个创新创业项目,组建校内外导师团队,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创新园区等跨界合作,加强指导,拓展平台。

  除了社会实践,学校每年还组织多支跨学科跨年级跨地域的学生团队开展志愿服务。连续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中国龙舟赛公开赛等多项重大会议赛事提供志愿服务,年均服务人次超2万。承接团市委2021年上海市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开班第一课《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上海》的课程开发设计、授课管理等服务项目,组织百余名“00后”大学生志愿者赴全市14个区、86个街道、136个办班点为5000余名小学生“10后”讲授“开班第一课”。

  作为实践育人的又一重要抓手和载体,以创新创业教育撬动育人理念更新、育人模式革新,是华东师大推动思政工作改革创新的“新引擎”。学校专门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系统构建课程-训练-竞赛-实践-文化“五位一体”育人体系。成功入选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三次获得“全国先进集体奖”。

学校专门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系统构建课程-训练-竞赛-实践-文化“五位一体”育人体系。.jpg

学校专门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系统构建课程-训练-竞赛-实践-文化“五位一体”育人体系

  今年10月,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华东师范大学从全国4347所参赛高校228万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取得4金1银2铜的历史最好成绩,在全国高校中名列第九、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名列第六。这是华东师大连续四年在这一顶级赛事中斩获金奖。“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赛金奖4项,“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3项,均位列上海高校第一、全国前列。

  STEM教育、基因抗体治疗、单光子探测激光雷达、生态系统修复、言语康复解决方案……这些有社会担当、聚焦现实问题、跨越多领域的“前沿”科创成果,是华东师大双创育人图景上的生动剪影。


联动“外圈”聚力,“一体化”放大协同整合效应


  “只有像对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对待每一次飞行,才能守住对人民的安全承诺,以人民为中心、为生命担当是国有企业的应尽之责。”2019年5月,在华东师范大学与东航集团联合举办的“国企领导上讲台、国企骨干担任校外辅导员”专场报告会上,东航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刘绍勇以“从东航发展看国企改革”为题,为青年学子们讲述世界国有企业的历史进程,深刻阐述了国有企业的使命担当,生动诠释了国企改革中所突破的困境和所取得的成就。

2019年5月,在华东师范大学与东航集团联合举办的“国企领导上讲台、国企骨干担任校外辅导员”专场报告会.jpg

2019年5月,在华东师范大学与东航集团联合举办的“国企领导上讲台、国企骨干担任校外辅导员”专场报告会

  11月,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4位青年大飞机设计师走进校园,受聘担任“校外辅导员”,并与现场300余名学生分享国产大飞机研发故事及其蕴含的奋力建设航空强国、“四个长期”和永不放弃的大飞机创业精神。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开门办思政”,是华东师大落实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拓展“三全育人”工作格局的重要举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这是今年7月5日在华东师大举行的“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精神血脉”上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暨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教学观摩活动上,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教师陈明青与浙江安吉黄杜村党总支书记盛阿伟一起,结合“两山理论”,在为安吉艺术高级中学的同学们讲述安吉余村“美丽乡村”建设和黄杜村白茶助力精准扶贫的故事。

今年7月5日在华东师大举行的“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精神血脉”上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暨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教学观摩活动.jpg

今年7月5日在华东师大举行的“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精神血脉”上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暨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教学观摩活动

  继2019年起先后围绕“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我和我的祖国”“伟大的起点”等主题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观摩,这是华东师大第四次牵头组织安排。与以往不同,此次主题教学观摩将“一体化”的“朋友圈”从大中小幼各个学段、各个学校,拓展扩大到本市以外长三角各地区、学校以外红色场馆、改革示范点等各类型主体,包括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江苏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安徽凤阳“大包干”纪念馆、上海浦东展览馆、浙江安吉“两山”理论试点县,新四军老战士、“大包干”发起者、浦东展览馆金牌讲解员、安吉县黄杜村党总支书记也成为特邀讲述人。

  除搭建市级层面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观摩平台,华东师大还发挥教师教育引领优势,积极探索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研、共教、共学”协同发展机制。主动对接基础教育,先后与普陀、崇明、奉贤、虹口、徐汇、浦东等区教育局签订一体化建设协议,服务中小学思政课的教学与研究。设立一体化建设实践研究基地学校,覆盖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上海市新普陀小学、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上海市崇明中学等十余所中小学。

  “要把伟大建党精神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资源,推动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研究成果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转化。”这是中共党史专家、华东师大终身教授齐卫平在不久前举行的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分中心成立仪式暨伟大建党精神育人功能发挥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的建议。在当天的成立仪式上,学校同步发起共建“伟大建党精神育人联盟”,“牵手”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等研究学会,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海历史革命历史博物馆和黄花塘新四军纪念馆、新安旅行团纪念馆、茅山新四军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等中学,凝聚校内外联动协同育人合力,力求探索形成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工作实际、实现育人功能发挥的有益实践路径。

上海市教卫工作<span style=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闵辉和华东师大党委书记梅兵共同为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分中心揭牌

  就在12月,由华东师大于2018年6月发起和成立的“长三角高校书院联盟”再次扩增新力量,现已覆盖长三角地区12所高校20余家本科生书院。“长三角高校书院联盟旨在打破不同地区高校间的育人资源和经验模式壁垒”,联盟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吴薇表示,“通过实施互补性合作行动计划,实现育人要素的交流和共享,推动书院联盟教育改革从‘各自突破’向‘联手攻坚’转变。”

12月,由华东师大于2018年6月发起和成立的“长三角高校书院联盟”再次扩增新力量,现已覆盖长三角地区12所高校20余家本科生书院。.jpg

12月,由华东师大于2018年6月发起和成立的“长三角高校书院联盟”再次扩增新力量,现已覆盖长三角地区12所高校20余家

本科生书院

  从校内校外一体化、大中小学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等“外圈”联动中汲取丰富社会资源、放大协同整合效应、推动思政工作提质增效,华东师大的思考和实践仍将继续。



  


作者丨董盈盈

来源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

编辑丨赵一航

编审丨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