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华:从两个维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发布者:陈春常发布时间:2023-06-27浏览次数:37

   要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一要透过世界看中国,发现中国道路与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性与特性,二要立足中国看世界,揭示中国道路对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启示和借鉴。中国现代化之所以能够称作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因为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文明成果,不仅促进中国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而且能够造福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要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一要透过世界看中国,发现中国道路与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性与特性,二要立足中国看世界,揭示中国道路对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启示和借鉴。

  “中国式现代化”并非一个新概念,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概念。他说:“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当下,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情景已经大不相同。习近平总书记将它与人类文明关联起来,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也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这一论断的后半部分强调了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也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重要节点。在此之前,我国处在后发展位置上,通过学习和借鉴各国经验,找到合适的理论,采取正确的学习方式来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今天,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报告深刻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强调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透过世界看中国:中国走的是现代化的新道路

 

  如果把现代化看成是一场马拉松的话,不同国家是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进入赛道的。最早进入赛道的是西欧和北美,从18世纪就开启了现代化进程。作为世界上最早进入现代化的地区,西方国家所走的道路是一条“长路”。正如世界史学者钱乘旦教授所指出的那样,任何国家的现代化必须完成三项任务:一是建立现代国家,二是发展现代经济,三是建设现代社会。英国是第一个进入现代转型过程的国家,发展过程相对悠闲而且缓慢,完成这三项任务差不多持续了500年时间。这种现代化的过程由私人资本主导,国家的作用是间接或者回应性的。

  更多进入现代化赛道的后发国家要么希望沿着西方国家所设立的路标,经由工业化-城市化-社会动员-民主化-更高水平的增长,最终到达发达国家今天所处的位置;要么希望借助国家或其他有组织的力量,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加速现代化进程,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追赶。但成功者寥寥无几。有的国家陷入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依附中,不能按照本国实际自主设定现代化的目标和路径。有的国家跳过工业化来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结果使得服务业不能“服务”本国的产业。这种部分或者片面的现代化的必然后果是,国内不同产业、现代化不同维度间缺乏有机关联。率先现代化的部门或领域,缺乏促进社会全面现代化的意愿与能力。

  比较来看,我国的现代化道路同西方国家有很大不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

  “并联式”发展是后发现代化国家的典型特征。在这类国家,政治经济设置服务于经济追赶目标,国家深度参与到现代化过程中,这不可避免地削弱市场以及私人资本的作用,使其不那么“自由”。但在后发现代化国家中,政治主导现代化的体制和机制存在不同。与多数政府主导体制相比,中国政府对经济过程的主导更为深刻,也更加全面,它既包括宏观层面上的经济调节,也包括中观层面上的产业政策,还包括微观层面的党管国企和非公企业党建。这条道路的成功,一方面推动中国实现了经济奇迹,另一方面也丰富了社会主义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

  

置身中国看世界: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文明成果

 

  我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取得的一系列积极成果,表征着我国发展的进步状态。在政治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国家能力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并重,而不少发展中国家在没有足够能力支撑的情况下,一味发展“西式民主”,落入“民主化陷阱”,弱化了本需强化的治理能力,使社会裂痕进一步扩大。在经济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为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深度融合,它创造性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社会主义理论和市场经济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文化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同时,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焕发生机活力,能够对现代化进程中涌现出的新问题、遇到的新挑战以及党和政府为此采取的新举措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作用与正当性论证。在社会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在生态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发展的更早节点,就将环境保护从经济政策中单列出来,使其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价值的政策议题。

  这些成果表明另一种治理样式的可能性,表明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这是中国对世界,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所提供的方案和贡献的智慧。中国现代化之所以能够称作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因为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这些文明成果,不仅促进中国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而且能够造福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阅读原文

 

作者丨张振华(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来源丨文汇报

编辑丨王越月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