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丨赵正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成功的四重逻辑

发布者:陈春常发布时间:2021-10-27浏览次数:29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关键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在不懈奋斗中成功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谱写了现代化发展图景的中国篇章。纵观百年建党历程及四十多年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最基本的经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关键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具体来说,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成功的原因在于以下四重逻辑:

  第一,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加强党的领导。对一个在后发国家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政党来说,坚持对一切社会力量、社会事务的领导,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在很长时间内处于“敌强我弱”的形势,要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把一切力量集中和领导起来。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人口多、底子薄的现实国情,中国共产党同样需要凝聚举国之力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毛泽东明确提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纵观党的百年发展进程,以及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建设历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坚持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地加强自身建设,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根本保障。

  第二,立足中国国情,走契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现代化道路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模式,照搬他国往往导致“水土不服”,相反,立足国情、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才是人间正道。历史和实践证明,西方国家不可能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才是适合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在中国追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经过了从“模仿他人”到“坚守自我”的艰难转变过程。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不清、对实现社会主义的时间长期性和任务艰巨性认识不够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遭遇了巨大挫折。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重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道路决定命运,时至今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已经成为当代中国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成为符合中国国情、扎根中国实际的坚定抉择,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第三,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国家前途的根本力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政党从来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以实现人民利益、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根本价值取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协调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的开启,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在当代中国的直接体现和生动演绎。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走得通、走得对,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能够获得人民认同和追随,得到群众衷心拥护的根本所在。

  第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守正创新的发展路向。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问题,是事关华夏五千年文明根脉的大问题,是事关社会主义事业永续发展的大问题,是事关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大问题。纵观党的百年发展历程,透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建设成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成功之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诚传承者和积极倡导者。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注重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的高度,理性、客观、辩证地看待并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应对风云变幻国际形势的“压舱石”;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成为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助推器”。

  因此,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今天,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继续坚持以上四重逻辑,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新局面、新格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