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丨顾红亮:了解古代中国 理解当代中国

发布者:陈春常发布时间:2021-09-03浏览次数:47

一方面,用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传统文化找到当代现实的土壤,继而在革故鼎新中发扬壮大;另一方面,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话语,向世界讲述更生动的中国故事、传播更响亮的中国声音。

 

  新形势下,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可以抓住三个重点路径。

 

  第一,解答文化难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命脉之所在,是民族精神追求之所向。如何在全球化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焕发新的生命力?
  这是一个文化难题。解答这个难题,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推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进程中,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一方面,用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传统文化找到当代现实的土壤,继而在革故鼎新中发扬壮大。
  另一方面,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话语,向世界讲述更生动的中国故事、传播更响亮的中国声音,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理解当代中国。

 

  第二,探索时代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面临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即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积极探索这个时代课题的进程中,我们认识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这里的中国特色,包括中国文化特色和历史特色。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一定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的。离开了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滋养的现代化,不能说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新形势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相关重要指标包括“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仅就建设文化强国而言,需要进一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使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力量,让全国人民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三,破解世界之问。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该坚持开放合作,还是零和博弈?今天的中国,更有能力、更有责任为破解世界之问提供中国方案。
  为世界之问提供中国方案,基于中国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思考。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中国方案既包含马克思主义元素,也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对他国进行殖民和侵略。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近代以来,中国从一个落后挨打的国家跃居成为发展中大国,不是靠军事扩张,而是靠人民的勤劳奋斗,靠人民的智慧担当。这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优秀品质,经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在当代中国人身上依然发挥重要作用。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中国方案日臻成熟,且注重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支持各国人民的人文往来与民间友好,不断扩大“朋友圈”,努力汇聚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破解世界之问的过程,是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以获得解题思路的过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




作者丨顾红亮(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丨解放日报

编辑丨梁欢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