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顾红亮:以课服人 以课动人 以课励人

发布者:学术报告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9-13浏览次数:34

  诗人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像春雨一样,悄无声息地潜入学生的心灵,滋润学生的心田,那么党的声音就会传遍九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后续有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育人的重任,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培养质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和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其载体是“课”。课堂教学是主渠道。

  第一,课是一个生态系统。为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态系统,有必要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在这方面,青年教师的教学比赛制度值得尝试。教学比赛有两个关键环节。其一,邀请专家进行现场点评,邀请学生进行现场投票。其二,全程录像。请参赛教师谈备课准备情况和课后的反思,请观看录像的教师一起交流如何把每一堂课上好。从“内容”“配方”“工艺”“包装”上提升青年教师的上课水平,促进这四个方面的良性循环,形成健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系统。

  第二,课是一个动态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展开是一个过程。它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提升需要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但又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上思政课,不仅仅包括课中的讲授,还包括课前的准备、课后的答疑;不仅仅包括课内的讨论,还包括课外的实践。从课前、课中到课后,从课内到课外,从线上到线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把课前备课与课中授课结合起来。在课前,教研室老师集体备课制度值得推广。集体备课是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一两个教师作引导性发言,大家一起探讨教学的重点难点,交流最新的教学方法,集思广益,打磨教案。在课中,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素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把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把讲道理与讲故事结合起来,增强授课内容的吸引力。

  把课内与课外动态结合起来。如果学生和老师不接触现实社会,不了解国情,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达不到相应的高度的。我们有些教师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学生到中共一大会址、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把理论和历史、现实融合起来,增强授课内容的感染力。

  第三,课是一个共同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教师、学生、教材、课件等组成一个学术的共同体。这是一个共同成长、不断增益的“课”的共同体,一个教与学相长的共同体。一个好的教师,善于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授课以问题为切入口,容易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一个好的学生,善于提问,勇于挑战,推动师生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善于运用案例教学法,打造思政课的学术共同体。例如,有些教师提供典型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模拟演练,总结陈词。很多时候,学生在论证中使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后来成为新的典型案例,同时开阔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在案例分析中,学生做到了身到、脑到、心到的统一。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和水平,“载体是课”。陈宝生部长的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要把课上好,把人育好,把方向把好,真正做到以课服人,以课动人,以课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