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

发布者:陈春常发布时间:2022-04-30浏览次数:10

4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深情寄语广大师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发华东师大专家学者的热烈反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曹景文教授认为,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后倍感责任重大。这是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和期望,更是对我们的鼓舞和激励。作为思政课教师,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光讲大道理,而应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砥砺前行,对党忠诚,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用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同时,思政课教师又要用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历史讲深讲透,做到知识讲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历史视野与现实观照的结合,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历史自信,成为理想高远、信念坚定、品德高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使命,开好思政课、上好思政课意义重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闫方洁教授认为,一方面,要通过扎实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使学生在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中确立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仰,坚定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定力,引导学生“走对路”。另一方面,要贯通历史、扎根现实、面向时代、聚焦问题,以高质量的内容满足学生在思维、方法、实践各层面的需求,把思政课建成精准对接学生需要、引领学生发展的关键课程,引导学生“走对路”。

  校团委书记俞虹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指明了方向。作为新中国为“培养百万人民教师”创办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从成立之初,就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华东师范大学共青团将始终聚焦为党育人的主责主业,引领广大青年学子始终听党话、跟党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不忘初心,脚踏实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居家抗疫期间,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感到倍受鼓舞。”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杨建党谈到,面对“中国之治”伟大实践,中国政治学学者应以构建中国自主的政治学知识体系为使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扎根中华大地,聚焦中国问题,为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作出应有贡献。众所周知,政治学是探究政治现象与政治规律的学科,具有极强的时代性、民族性、实践性等。政治学学者应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治国经验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炼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与新时代“中国之路”的经验与规律,致力于为党治国理政等提供新时代“中国智慧”。我们坚信,中国特色政治学能真正屹立于人类学术之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可园副教授认为,这些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根本指南。作为高校教师,更需要用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引导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学习,增强本领,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栋梁之材。

  通过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政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臧谦禧深感使命在肩。他曾作为实习生,在政府外宣部门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力量;也曾作为志愿者,在进博会期间向社会展现青年风采;在闵行区古美街道,跟随基层团干部深入疫情防控第一线;在学校思政课堂,跟随导师深研理论,紧跟时事,打磨每一堂课。

  “未来我将继续牢记总书记教诲,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立志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我所热爱的国家和这片土地上!”大夏书院2020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生杨沁怡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越是在逆境中,越应当有格局、有担当,主动作为,做到专心致志、朝乾夕惕、久久为功。“愿我们永远都有青年人的热忱,永远都能保持着披星戴月而归、脚踏实地向前的干劲,坚定信心,阔步向前,不负青春,不负时代。”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文字整理|陈春常 

编辑|余明蕊 

编审|郭文君 吕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