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举行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

发布者:学术报告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0-31浏览次数:50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

  

  从美国回到中国,从中国走向世界,作为世界银行成立60多年来首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林毅夫在2008-2012这四年当中,他看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荣归北大任教后,他眼中的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的经济又将走向何方?

  在10月29日下午举行的校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应邀作了题为“解读中国经济”的专题报告。校党委书记童世骏主持会议。校领导曹文泽、任友群、杨昌利,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地学部、教育学部及各实体院系(所)党政班子成员,机关及直属单位副处级及以上干部,部分师生代表等共同参加学习。

  

林毅夫为校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做专题报告校党委书记童世骏主持

  

  “八十年代初的时候我在北京读书,当时听到了一个很振奋的消息,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宣示中国要在二十年内将经济翻两番。老实说,作为一名经济系研究生,我认为这个目标是不可能达到的。没想到现在看来,中国已经连续35年保持平均每年9.8%的增长速度,远超当时的目标。”

  报告中,林毅夫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所取得的令世界惊叹的持续高增长现象为切入点,探寻了在世界各国经济改革的浪潮中,中国一枝独秀的原因。

  他指出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现代现象,伴随十八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而产生。“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人类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劳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前提是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与发达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有技术借鉴、引进、模仿、集成的可能性,所以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方面的成本和风险要低很多”,今日的中国经济奇迹,正是因为“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懂得去利用和发达国家差距的后发优势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增长”。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的后发优势存在已久,但由于建国前政治动荡不安,建国后制定了造成资源错配和积极性抑制的赶超战略,后发优势并没有被适时利用。

  那么,在同一时期内,为什么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发展,而同样具有后发优势的其他发展中国家遭遇的却是经济崩溃、危机不断呢?原因就在于国家转型方式的选择上。通过剖析国有企业与保护补贴的共生关系,林毅夫道明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转型过程中所选择的华盛顿共识中休克疗法的弊端之处,进而指出中国的成功,在于推行了双轨制渐进式改革。

  

现场坐满前来聆听的师生

  

  林毅夫坦言这种双轨制转型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保护补贴那些违反比较优势、缺乏自生能力的国有大型企业,在要素市场上保留着很多制度扭曲。但经过35年的高速发展,很多过去不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现在已经符合比较优势了,企业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已经有了自生能力,过去保护补贴是雪中送炭,现在已经变成了锦上添花。长此以往导致的结果,便是恶化了收入分配、滋生了腐败行为。谈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林毅夫认为“应该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消除双轨制下保护补贴造成的价格扭曲,“这样才能以釜底抽薪的方式解决收入分配不均和腐败问题”。

  展望未来,林毅夫看好中国经济在未来20年保持8%的增长速度,他认为衡量一个国家后发优势的最好指标就是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因为人均收入水平代表的是一个社会里面平均的劳动生产力水平,平均劳动生产力水平代表的是平均的技术、平均的产业水平。”差距越大,后发优势的潜力也就越大。但他同时强调,“要把潜力挖掘出来变成现实的增长力是有条件的,除了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市场体系之外,政府还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发挥有为的作用,这样才能按照比较优势取得竞争力,通过资本积累、产业升级推动后发优势。”

  与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相对,目前社会上存在一些对中国发展前景不自信的声音。对此,林毅夫表示在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应当坚定“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扎根社会,根据实际状况积极寻求机遇,勇于迎接挑战,思考如何把握机会进行理论创新,而不是一味地套用西方主流理论来解决现存问题,进而争取“到2020年迈入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到2049年真正变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民主、文明、和谐国家。”

林毅夫回答我校师生问题现场互动热烈


向林毅夫先生赠送御制耕织图

  

  童世骏高度评价了林毅夫所作的专题报告,指出这是一道文化大餐、学术大餐、也是理想情怀大餐。从报告当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位成功的经济学家所应当具备的要素和条件。童世骏说,林毅夫教授从专业的角度详细解读了中国经济奇迹,其中传递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力量便是自信。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制度自信,制度自信依托于理论知识的解释与巩固,因此建设好理论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做好的工作,这也是林毅夫教授留给我们思考的问题。仰赖先贤优良的治学传统,华东师大在理论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起点和基础,希望大家能够在实践中加固理论和理想,同时也用理论和理想加固自信,深化认识中央精神和国家大势,立足高校使命和岗位本职,用实际行动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报告结束后,林毅夫还细致地回答了我校师生关于双轨制渐进改革造成的区域差异、国有企业改革路径优化、互联网经济的功能性、经济改革中的环境保护以及如何做人生选择等问题,会议现场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