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季浏:学校体育将迎来新发展时代

发布者:学术报告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5-26浏览次数:30

  此次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起了全国人民的热议。《意见》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提出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宏观要求;二是明确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推进措施。
  在宏观要求方面,《意见》明确提出了“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学校体育发展目标。该目标把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对学校体育要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根本任务的明确要求。以目标为引领,《意见》要求学校牢牢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群体活动与运动竞赛相协调、全面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四项基本原则,其中,“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强调不但要重视体育课堂教学,而且要关注学生的课外校外体育活动,意指要通过课内外一体化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同时要防止许多学校挤占学生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用于补习语、数、外等知识类课程的现象不断发生。
  “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强调在高度关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同时,重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使学生学会、学精1——2项运动项目,体验成功感和自信心,进而更加喜爱体育学习和锻炼;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以及上了12年和14年的体育课,但绝大多数学生却一项运动技能也未掌握的状况。“群体活动与运动竞赛相协调”强调在进一步促进学校开展群体活动以及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外,还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运动竞赛活动; 运动竞赛活动不仅是吸引青少年参与运动的魅力所在,还能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体育精神和体育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受益;改变我国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只是教单个运动技术,课外活动只是让学生跑跑步、做做操,而学生不会一项运动、不会比赛的现状。“全面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强调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充分体现学校体育工作的地方特色、学校特色,且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获得进步和发展。四个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既是对我国学校体育工作过去和现在经验和问题的凝练和总结,也是对未来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指明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在推进措施方面,《意见》具有鲜明的“精准”特色,针对当前学校体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全面且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包括“完善体育课程、提高教学水平、强化课外锻炼、开展课余训练、完善竞赛体系、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体育设施建设、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整合各方资源支持学校体育、完善考试评价办法、加强体育教学质量监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考核激励、营造良好环境”十六个方面,每一个方面又都提出具体而明确的推进措施。一部分推进措施是对过去学校体育工作重点的重申和强化,另一部分推进措施则是新的要求。如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可为中小学增加体育课时”。这为许多学校增加体育课时提供了政策支持。
  再如,要求“中小学校要合理安排家庭‘体育作业’”,“家长要支持学生参加社会体育活动,社区要为学生体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逐步形成家庭、学校、社区联动”,这有助于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只有语、数、外等知识类课程的家庭作业,而体育课没有家庭作业的现状,这有助于促进学生课外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又如,“要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绩考核指标、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负责人业绩考核评价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等”,这对转变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长的教育观,真正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党的教育方针,正确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提供了政策依据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