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 齐卫平:发展党内民主 促进人民民主

发布者:学术报告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2-26浏览次数:17


提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要求,对推进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党内民主是党建科学化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党既有以大力发扬民主保证工作胜利和事业成功的经验,也有因党内民主遭到破坏而导致严重错误的教训。党内民主建设得如何,党员的民主积极性发挥得如何,事关重大,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1.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从党的历史实践看,发扬党内民主是一个老问题,又富有时代的新要求。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党内民主也受到重视。遗憾的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党和国家生活的非正常化使党内民主逐渐受到破坏,以致发生“文革”动乱的悲剧,留下了沉痛的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历程,党内民主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198012月,邓小平在论及政治制度改革问题时指出:“这些改革的总方向,都是为了发扬和保证党内民主,发扬和保证人民民主”。此后在党中央文件和领导人报告中,都有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论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要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首次提出要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制度,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党代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等做法,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等等。这些论述为新时期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指明了方向。

历史和现实表明,党的事业发展都需要发扬党内民主。将党内民主与党的生命相联系,就是因为它是党的活力源泉,是党展示生命力的标记。如同人的生命一样,党的生命需要不断摄入补充新营养的各种元素,需要党的组织充分集中全党智慧,需要全体党员最大限度地释放正能量。这就要求大力发扬党内民主,党的生命是否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成长力,取决于党内民主是否能够不断地得到发扬。


2.党内民主的动力来源就是每个党员从党的事业出发,对履行党员义务和权利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

发扬党内民主的目的指向很清楚,就是要激发政党的组织活力,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保证党的健康发展。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用统一意志集合先进分子的组织,以铁的纪律维系党的生命是其显著特征。然而,党内民主又是执行纪律的基础,因此,它被作为党的生命加以强调。

从目的指向看,党内民主是超越任何个体利益的政治生活,是党员作为组织的一份子行使权利的体现。党内生活中的民主与国家生活中的民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国家生活中的民主很广泛,最主要的就是一般所说的人民民主。党员兼有组织的政治身份和公民的社会身份,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对其来说都是必要的,而且,以党内民主带动和促进人民民主的要求显示了两者的关联。但是,党内民主又有别于人民民主,它的主要表现不是对权利的争取和维护,而是对党组织的正确发展进行监督和维系。党员的主体地位当然有相应权利的制度规定,党员权利受到压制也需要维权,但这与人民民主实践的维权毕竟不同。从一系列事件分析,人民民主实践中的维权事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因公民个人权利受到侵犯和伤害,另一种是无相关利益者对公民整体利益进行抗争。两种类型虽然内涵意义和表现方式不同,但背后都有利益在推动。这是与党内民主不同的地方,它提出了民主建设的动力问题。这里,我们不妨提出党员争取实现党内民主权利为了什么的追问。答案恐怕很少会与利益维权相挂钩。党内生活中我为什么要争取民主权利?党内民主与一个普通党员究竟有什么关系?涉及的就是党内民主的动力问题。

思考和研究党内民主的动力问题很有必要。应该肯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内民主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差距还是很大,困惑也很多。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党内民主的动力问题。我们看到,随着社会进步和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的人民民主发展很快。比如,人民群众利用“两会”表达利益诉求的有序政治参与越来越广泛,基层民主恳谈会形式多样,农民工因企业拖欠工资而投书总理,土地转让和居民拆迁中群众因利益受损而上访,价格听证中百姓因程序问题或参与不充分而提出意见,人民群众因憎恶权力腐败而强烈要求加强监督,政府因兴建豪华办公楼院而受质问,等等。相比之下,党内民主反而显得滞后,与带动和促进人民民主的要求不相符合。现实中,基层群众自治中的选举制度比党内选举制度的民主化程度更高,党外群众要求民主的愿望比党内成员更强烈,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也更高,人民民主比党内民主的形式更多样、渠道更广、机制更多。形成这样的差距根本的原因还是在党内民主缺乏动力或者说动力来源不明确上。

历史实践中,党内民主有两个进路。首先是统一党的意志和作出决策的制度建构。民主集中制就是按照这个进路发展的,它的价值是可以广泛吸取全党的智慧,使党的意志和决策具有民主性。其次是党组织民主生活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种党员思想素养修炼的方式,通过党组织范围内的畅所欲言,起到相互沟通、思想交锋的扬正纠偏和避免发生错误的作用。由此而言,党内民主的这两个进路丝毫不掺杂任何的个人利益在里面,助推党内民主的动力在于对党的事业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因此,党内民主的动力来源就是每个党员从党的事业出发,对履行党员义务和权利保持高度的政治自觉,将党内民主建设的成效与党的事业的成败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实际行动为发扬党内民主做出贡献。


3.党内民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同时期党内民主建设的要求也不一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寻找有效的路径

首先,树立党员的主人翁意识,像珍惜生命那样对待党内民主,像使用法宝那样维护党的生命。政党组织是个体党员实现发展的政治共同体,党的社会声誉与每个党员都有直接的关系。邓小平说:“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这句话的涵义十分深刻。党会出什么问题?腐败得不到遏制会出大问题,民主建设滞后也会出大问题。没有党内民主,一旦风险发生,就会危及党的生命。

其次,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使党员行使民主权利具有形式、渠道和成效等方面的制度保障。党内民主包括党员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包括党务知情、活动参与、批评检举等权利,也包括党内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这在党章上都有明确的规定。其实,党的章程和法规为党内发扬民主提供的空间是很大的,党内民主已经有了制度化的平台。进一步完善党内民主制度,不断丰富党内民主的形式,拓展党内民主的渠道,着眼党内民主的成效,是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努力方向。

第三,重视和发挥党内民主的监督功能,强化党员民主权利对党内事务修正纠偏机制的作用。无论是民主集中制还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说到底就是加强监督。从党的立场来说,集中的基础是民主,党内民主得不到发扬,集中就可能走向民主的反面,缺乏党内民主监督的集中就可能导致执政党的权力滥用。从党的传统来说,批评和自我批评既包括党员自身和相互间的反省,也包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审视,及时暴露苗头、抓住倾向、发现错误,是批评和自我批评监督功能的体现。党内一些负能量的消极案件提醒我们,监督机制不健全和监督功能缺失是案发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强化监督功能,突出修正纠偏和遏制避免错误发生的机制构建,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着力点。

第四,营造党内民主的良好氛围,激活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高度的党内民主体现党的先进性。党的政治生活中,因为党员在信息掌握上比党外群众享有更多的权利,同时,要求党员表达思想必须注意自己的政治身份,党内党外有别是一条纪律性的规定。但由于网络技术充分发达使信息传播快速便捷,党内党外有别的规定受到冲击。一些党员在党组织生活中不愿敞开思想,在党外的群众场合却毫无顾忌,这个现象值得重视。党员必须看重自己的政治身份,党内党外有别的规定仍然有现实意义。要使党员保持党内民主的意识,重要的是党内需要营造良好的环境,真正做到党员说话有用、管用,使党员愿意说出心里话,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有了这样的环境,党内民主才能健康发展。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政治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深圳特区报》 日期:2013226日 版次:D04 作者:齐卫平

链接:http://sztqb.sznews.com/html/2013-02/26/content_23865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