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研究论点摘编(二)

发布者:学术报告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09-25浏览次数:30


教职工理论学习参考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编号:20080905   2008年9月18日(星期四)




  为深入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开展充分讨论,进一步凝练方向,明确大学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和建设内容,做好我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划,我们整理摘录了部分专家的观点,供学习参考。


  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研究论点摘编(二)

  为什么要呼吁大学文化建设?

  因为大学文化缺失。表现在:

  一是大学官僚化,缺乏科学民主。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很少开会,形同虚设,教授的话语权太小。二是功利化太强,急功近利,只看眼前的成果。所有评价体系都是发表了多少文章,得了多少奖。三是商品化气息太浓,把创收放在重要的位子。开办高价培训班、乱发文凭、教师走穴讲课讲价钱等等。败坏了大学的名声,也破坏了大学文化。四是办学趋同化。都想办成综合性大学,都梦想办成世界一流大学,学校盲目升格。学科求全,没有特色,校训也是千校一面,没有自己的办学理念。

  大学文化是什么?大学文化是由大学的本质决定的。大学是培育人才的地方,是创造知识的地方,大学要引领社会先进文化,大学的灵魂是学术。培育人才要用学术思想、学术知识来培养;创造知识要靠学术研究;就是大学要为社会服务的职能,也要靠学术研究创造的知识和培养的人才来完成。因此,学术是大学的核心,也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大学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这话没有错,但太笼统。中小学文化也要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其他社会组织也要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但大学文化区别于其他组织的文化在哪里?就在于学术。大学的真、善、美,都体现在学术中。

  因此,看一个大学文化建设得好不好,就看这个学校的学术气氛浓不浓。当然,大学或者说高等学校是分层次的,有的是学术性、研究型大学,有的是职业技术学院,学术要求是不同的。但是,既然是高等学校,就应有别于培养技工的中等学校,就应有他们独特的学术文化。

  另外,大学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它不同于一般的社会文化。社会文化是多元的,有主流的、非主流的。当然大学文化要认同社会主流文化,主流价值观,对非主流文化要加以选择、批判和改造。大学是创造知识,创造思想的地方,因此,大学有引领社会文化潮流的责任,要引领社会追求真、善、美。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顾明远 教授,《大学文化的核心在于学术》,2008年05月


  探讨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起因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和我国正在出现一种大学精神衰微现象,突出表现是大学人文精神的滑坡和办学目标的功利化倾向,这是19世纪初叶工业革命兴起以后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出现的全球性文化生态危机在大学精神上的深刻反映。众所周知, 所有传统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把“人的贪欲”视作洪水猛兽, 把它视作一种破坏性力量。但是, 在社会世俗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把“人的贪欲”视作创造的源泉和进步的动力,众多的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人的贪欲的理性化释放”,有识之士则把这样的转变称作是“精神家园的失却”, 这一根本性转变势必深刻地影响着今日的大学。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后,大学精神正在随着外部各种力量的介入而日趋淡化,大学组织正在逐步蜕变成为技术人才与成果的生产基地。但是,许多学者、专家认为,尽管大学精神的这种衰微以及大学组织的这种蜕变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然而,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和我国正在出现大学精神衰微现象的主要根源还是应该从大学自身来找,关键在于面对这种全球性文化生态危机,大学是否不为时世权势所转移,不为金钱、虚荣所诱惑,不为压力而折腰,始终坚守普遍意义上的“大学之魂”——大学固有的理性精神,这正是普遍意义上的“大学之魂”存在于现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因此,面对当前正在我国出现的大学精神衰微现象,追寻普遍意义上的“大学之魂”是深刻转变中的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大学应当承担的重大文化使命

  对于任何一种社会组织而言,它的存在总是与这种社会组织所承担的特定使命密切相关。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大学的社会职能概括为教学、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这是一种经典的提法。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明确地指出的那样:“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领地。每一项任务借助参与其他任务,而变得更有意义和更加清晰。按大学的理想,这四项任务缺一不可,否则,大学的质量就会降低”。后来,曾经长期担任过哈佛大学校长的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德里克·博克教授在1982年出版的专著《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中首次提出“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这一重大命题,是西方论述现代大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的经典之作。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作为一种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的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和传承、研究、融合、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应当从时代的高度深刻认识大学应当承担的文化育人、文化创新、文化融合和文化引领的重大文化使命。文化育人是大学应当承担的永恒的第一文化使命,文化创新是大学作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的本质要求,文化融合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处于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融中的大学的光荣使命,文化引领是大学作为创造并培育新文化的中心应当承担的与生俱来的、更为独有的、影响更为深远的重大文化使命。因此,在当代,作为一种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的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和传承、研究、融合、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大学应当成为人才养成的重要基地和人类社会的知识权威,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据有崇高的历史地位,这是一种崭新的大学文化使命观。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新文化观

  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大学文化,二是中国特色。由于两千多年来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所以,我国历代社会的主导文化都极其深刻地影响和主导着我国的教育和大学,特别是我国大学文化的发展、变革,这是中国特色大学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科学总结两千多年来,特别是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我国近、现代大学发展、变革的历史进程,我们的基本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在当代,实现新的文化觉醒,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制度创新为关键,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创新新局面,我国大学不仅要应对全球性文化生态危机的严峻挑战,坚守普遍意义上的“大学之魂”,还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和谐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观,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贡献。为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在实践中坚持以下四个“辩证统一”:第一,文化指导的一元性与文化个性的多样性的辩证统一。第二,文化传统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创新性的辩证统一。第三,为社会主义服务与为人民服务的辩证统一。第四,文化归属的民族性与文化联系的世界性的辩证统一。

——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顾问、研究员 王冀生,《追寻大学之魂》2008年05月


  大学文化体系的内容

  大学所提倡的“文化”体系包括4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是大学文化精神,这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它回答的是大学到底是干什么的,到底要为什么负责、为谁负责的问题。第二个层面是文化模式。它决定了一个人看待问题、处理事务时所持有的切入点和稳定的心理倾向,是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健康心理的综合体现。第三个层面是文化理念。先进的文化理念是大学文化的主体。它折射出一个大学对重大理论问题、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代表了这个大学的思想、追求和风格。第四个层面即是文化载体。包括制度规章、活动组织、实物构造载体等。如博物馆、纪念园、希望墙等的建设,校歌、校训等的确立等,都传承着大学文化所倡导的精神。

——《大学:真正的竞争力在文化的力量》,《辽宁日报》2008年06月13日


  一流大学必须要有文化内涵

  大学之所以称之为大学,不仅仅是客观物质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在于他的文化和精神的存在。大学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追求真理、严谨求实。哈佛大学的校训就一个单词:truth(真理;有人把它译为:让真理与你为友)。追求真理,而不迷信权威。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严谨求实的文化。一位刚进哈佛的新生曾对哈佛大学校长说:“我一直在跟踪你的数据,你的数据有错误”。一个新生可以对校长说“你错了”, 这就是哈佛的文化:思想胜于权威。耶鲁大学校训:light and truth (光明与真理)。胡锦涛主席2006年4月21日在耶鲁大学演讲时说:“耶鲁大学的校训强调追求光明和真理,这符合人类进步的法则,也符合每个有志青年的心愿”。

  第二,崇尚学术自由。加州理工学院的校训“真理使人自由”正是崇尚学术自由文化的体现。耶鲁大学校长说:“只有自由探索、自由表达,才能真正发掘人类潜能”。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11月13日与文学艺术家谈心时,九次强调自由,并引用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讲的话:“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第三,提倡理论联系实际。麻省理工学院崇尚理论联系实际,他的校训是:“动脑又动手(Mind and Hand)”;诺丁汉大学的校训是:“城市建于智慧”,用现代语言解释就是“大学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一个城市要想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就必须拥有一流的大学作为后盾,大学带给一座城市的不应该仅仅是物质上、经济上的飞跃,还包含精神文明、文化修养上的提升。

  第四,崇尚道德、感恩社会。美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所大学——宾州大学,他的校训就讲到道德:“没有道德的法规是徒劳的”。此外,还有感恩(thanksgiving),感恩生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生活,感恩自然等。总之,人的生活中,感恩情怀是不可缺少的。感恩,人生的必修课。感恩,社会能更和谐。感恩,世界能更美好。

  第五,崇尚爱国主义。美国民族英雄内森·黑尔是耶鲁校友,他的名言——“我唯一的憾事,就是没有第二次生命献给我的祖国”。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把童话作家安徒生说过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丹麦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的家乡, 这里就是我心中世界开始的地方”。在他做出杰出成就后,英国、美国都请他去,他说:“我就要在我这个只有500万人口的小国里建立一个世界认可的物理学研究所”。我国是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文明古国,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是当代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3月18日所说的:“如果我们的国家有比黄金还要贵重的诚信、有比大海还要宽广的包容、有比爱自己还要宽宏的博爱,有比高山还要崇高的道德,那么我们这个国家就是一个具有精神文明和道德力量的国家。”正是大学应该具有的文化内涵。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杨福家,《关于如何办好大学的思考》,《学习时报》2008年0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