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无恙,青年更当自强 上海高校书记们的思政课讲了什么?

发布者:学术报告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10-09浏览次数:135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10月4日电(记者吴振东 仇逸)“中秋国庆双节合一或许是偶然,但家国天下休戚与共从来都是必然。”在聆听完新学期的一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后,华东师范大学大一新生亓俊富说道。

今年国庆前夕,上海高校书记们纷纷走上讲台,为新生开讲思政课。一个个关于生命、责任、家国、英雄的生动故事,勉励年轻人立下鸿鹄志、勇做奋斗者,在大变局中奋进新时代。

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一教307教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由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宏舟讲授。新学年,这门课首次作为公共必修课,面向3700多名2020级本科新生开设。

王宏舟带领学生从身边事层层推演,宏大主题随之展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和‘大变局’,是深入理解党和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两个重要关键词,‘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这节课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中西方当前防疫形势差异等内容作为最新论述引入课堂,以帮助新生理解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

“抗疫让青年人对时代变局有经历有体验,教师要用好抗疫‘教材’,上好育人大课,使他们坚定地做到‘四个自信’,充满理性和定力地学思践悟。”王宏舟说。

据悉,华东师范大学目前已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部,汇集教学名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集体备课,包括王宏舟在内的多位教师将共同承担课程试点教学任务。

生活何以如常?山河何以无恙?上海商学院近日开讲的一堂“伟大工程”示范党课,力图告诉学生答案。

党课从身边事讲起,讲述了疫情中该校师生的担当作为——93岁高龄的冯国樑,当年作为新四军战士顶着枪林弹雨保家卫国,今年面对疫情,他不改英雄本色,走进居委会为抗疫捐款两万元人民币;文法学院青年教师王岩在担任小语种专业防疫志愿者过程中,亲眼目睹前线党组织和党员的感人事迹,深受触动积极要求入党;本科生杨扬在做防疫志愿者过程中,与一批老党员朝夕相处,老党员们“为人民多做点事,才对得起党”的话语深深打动了他,返校后郑重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党课主讲人之一、校党委书记沈大明说,三名不同年龄、经历、个性的商学院师生在抗疫中的真实经历,恰恰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感召力、影响力与向心力,而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正是中国抗击疫情的中流砥柱。他表示,上海商学院70年的办学史,就是一部秉初心担使命、与国同行、攻坚克难的创业史,是一部赓续红色基因、深耕商科教育的奋斗史,学校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薪火相传。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经历了疫情和高考延期特殊考验的大一新生,也对“难”字有了切身体会。在华东理工大学“开学第一课”上,校党委书记杜慧芳首先为新生点赞:“面对疫情,没有退缩,科学防疫、认真备考,大家用实际行动迎难而上、乘风破浪”。

杜慧芳向新生们讲述了学校帮扶云南寻甸、支援西部高校、师生积极投身一线防疫等生动故事,鼓励青年要肩负民族复兴大任,在最好的青春蜕变成长。“要志存高远,做有家国情怀的人,在投身复兴伟业的征程中实现青春理想;要善思明辨,做有创新思维的人,敢于打破常规,培养开拓创新能力;要脚踏实地,做有笃行精神的人,用实干追求真理,用行动实现价值,为自己的人生画卷描绘绚丽图景。”杜慧芳说。

王夕颜是华东理工大学工科试验班首届学生,听完“开学第一课”,光荣的使命感回荡在心。“山河无恙,青年更当自强。我们应当努力扛起科学报国的旗帜,为祖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