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金融网丨余佳:放宽毕业生落户限制 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发布者:学术报告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9-26浏览次数:39


  日前,上海市调整修订后的应届高校毕业生直接落户新政(《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发布。新文件大幅放宽应届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以一系列超预期的政策红利,给人眼前特别一亮的感觉。

  此次优化的应届毕业生落户政策,重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放开应届博士毕业生(不限高校)落户限制;二是放开国内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不限学科)、95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限建设学科)与中科院在沪各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均不限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落户限制;三是扩大本科阶段为国内高水平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直接落户的试点高校范围,从北大、清华两所高校扩大至在沪四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复旦、交大、同济、华东师大同时受益;四是对在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就业或到上海市中小学任职体育、学前教育专任教师的应届毕业生(不限高校)新增落户加分优惠。毫不夸张地说,上海市新出台的这项针对应届高校毕业生的落户新政,特别是前三项调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确实体现了这座城市孜孜以求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精神。

  近年来,随着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以及更加重视高质量内涵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对人口作用的认识已经发生重大转变。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意识到人口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是宝贵的“资源”,而不再是沉重的“压力”,于是纷纷加入“抢人”的行列。特别是少数高学历、高层次、高水平大学的毕业生,年纪轻、素质高、流动性好,在每年新增劳动力群体中,更加受到青睐。目前,不少特大、超大城市在实施常住人口居住证“积分”落户政策以外,都单独给应届高校毕业生另外开辟绿色通道,允许应届高校毕业生以“评分”的方式直接落户。但即便如此,对于有意在 “个别超大城市”(如北京、上海)“评分”落户的应届高校毕业生而言,只要个人在学校、学历、专业、就业单位等评分条件中存在一个短板,落户成功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

  因此,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景里,上海出台这项应届高校毕业生落户新政,呵护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初衷不难显见。然而,对于这项新政策的推出,还不能仅仅从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个狭窄的视野去理解。事实上,逐步放开户籍限制,努力吸引更多高素质青壮年劳动者群体来沪就业,已是上海箭在弦上,不得不做出的抉择。

  从上海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看,劳动力总量供给未来出现缺口的隐忧已经显现。与本世纪头十年上海常住人口年均增长近70万相比,近十年来,人口增长趋势陡然减速。特别是2014年以后,上海常住人口总数已连续四年不升反降;2019年虽略有增长,但也仅比2014年增加不到2.5万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换而言之,上海常住人口总量增长目前已经进入停滞期,外来人口流入力度越来越弱。由于上海户籍人口老龄化严重,外来劳动年龄人口过去这些年一直是城市新增劳动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听任目前现象延续,在可预见的未来,上海劳动力总量出现缺口,绝不是杞人忧天。因此,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从整体上放松城市户籍管制,继续使得上海对外来青壮年人口具有吸引力,已是这座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必须正视的问题。

  与此同时,在强化“四大功能”、推进“五个中心”的建设进程中,上海对高质量劳动力的渴求更甚。如果说以往上海经济发展,更多受益于外来投资带来的溢出效应,增长的源泉主要源于满足国内外消费需求带来的资本和劳动力的大量引入,那么今后上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特别在立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只有更加重视激发新知识、新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带来的新生产要素活力,才能在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先机。从这个意义上讲,上海放宽应届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期望以更高质量的人才储备应对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挑战,未雨绸缪的意图不言而喻。

  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上海2035”目标是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然而毋庸讳言,随着长三角区域内同城效应日益显现,上海与周边三省之间不再是单向辐射而是双向赋能的互动关系。虽然作为区域内的龙头城市,上海在城市能级方面仍然“一马当先”,但早已不是“一骑绝尘”。杭州、南京、苏州、宁波,甚至一些更小的城市,在新经济发展、绿色发展等方面已经领先或超越上海,区域内城际间竞争压力隐约可感。在这样一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区域发展背景下,只有各自发挥优势、分工合作、贡献长板,才能走向一体化共赢发展。对于上海这座开埠已经超过150年的超大移民城市而言,“揽天下英才为我所用”,大概是最经济、最有效、最少争议又最可能成功的发展路径。

  当然,作为一项仅仅面对应届高校毕业生的落户政策,指望其“毕其功于一役”解决所有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即使在高校内部,哪些学校得益更多,哪些学校受益较少,都会成为舆论场上一时的话题。更重要的是,落户仅仅是起点,年轻人不仅要进得来,还要留得下、过得好,期待后续还会有更多支持政策出台。但是无论怎样,如果站高望远,能够意识到这项改革,是推进上海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而“积跬步至千里”的重要一步,那就会用更宽容与更欢迎的态度,迎接这项新政策的到来!


阅读原文


作者余佳(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人口研究所副教授、博士)

来源丨陆家嘴金融网

编辑丨郑海容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