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大学校史剧第二幕《新生》在华东师大公演

传承校史文化,打造第二课堂品牌活动

发布者:学术报告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6-07浏览次数:126

  近日,在光华大学建校94周年之际,光华大学校史剧第二幕《新生》在华东师大闵行校区公演。

校史剧展演,传播光华校史

  又是一年的6月3日,这一天对光华书院的学子而言格外有意义。1925年,五卅惨案在上海爆发,各界人士纷纷走上街头。圣约翰大学及附中的师生也组织罢课抗议,但遭到校方阻挠。6月3日,学生553人以及以孟宪承、钱基博为首的全体华籍教师19人,集体宣誓脱离圣约翰大学,筹建中国人自己的大学——光华大学,寓“光我中华”之意。

  为充分发挥校史文化价值,华东师大在2017年7月成立书院时,将宝贵的“光华”二字赋予现在的光华书院,希望光华书院能够继承和发扬光华大学之精神。为了帮助光华书院学子更好地了解光华人建校的初心和光华大学建校的历史,光华书院学子自编自导自演了光华大学校史剧第一幕《退而结网》和第二幕《新生》,在每年光华大学校庆日、新生开学典礼等重要时间节点进行演出。此外,光华书院充分发挥社区育人价值,在学生社区空间、书院公共空间开展校史文化教育,举办校史板报展,帮助光华书院学子更好地了解光华大学校史文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涵的光华精神。

光华大学校史剧第一幕首演

光华大学校史剧第一幕在开学典礼公演

光华大学校史剧第二幕

昭德碑重现,传承光华文脉

  除了依托于光华大学校史剧展演,重现光华大学校园景观、展出光华大学历史文物、举办光华大学校史展、制作光华大学名人题词书签等形式也是传承光华大学文脉的重要方式。在校史剧第二幕《新生》中,舞美、灯光、布景等方面都着力营造真实的光华大学文化氛围。每一位步入演出场地的师生都要通过立于场地门口的光华门,象征着穿越到光华大学的历史中。走过记载着光华大学建校历程和名师风采的校史展,也让师生们感受到了光华大学之风貌和光华大师之风采。

光华门

光华大学校史展

  在第二幕公演正式开始之前,拓印版的《王省三先生暨费佩翠夫人昭德之碑》在舞台上揭幕。华东师大档案馆馆长汤涛为同学们讲解石碑背后的历史和故事,以及此碑重回学校的历程。此碑是为颂扬王省三先生及其夫人捐地办学的爱国义举所竖,见证了光华大学创办的历史过程,凝聚了光华先辈们爱国荣校的不悔决心,是极为珍贵的校史文物。据悉,此碑将在光华书院进行展出,让同学们近距离地感受光华人的建校初心。

华东师大档案馆馆长汤涛讲解昭德碑背后的历史和故事

代际相传,传递光华精神

  光华书院师生对于光华大学校史精神的传递未曾停歇。从光华大学校史剧第一幕《退而结网》到如今的第二幕《新生》,剧目完全由光华书院学子自编自导自演而成,演职人员全部为光华书院学子。同学们怀着对话剧的热爱和校史文化的崇敬加入到校史剧大家庭中。随着第一幕主创退居幕后,2018级新生加入了校史剧创作中,人员的变化并未减退同学们对校史剧的热爱。为了更好地编排校史剧,光华书院的师生还特意到访光华大学西迁地西南财经大学交流校史剧编排经验,并在光华大学首任校长张寿镛先生雕像前举行纪念活动。

光华书院师生赴西南财经大学交流校史剧编排经验

光华书院师生在张寿镛先生雕像前举行纪念活动

  在校史剧第二幕《新生》的正式演出中,第一幕主创也惊喜献身,为同学们演绎了一场精彩的前情回顾,并在剧中完成新老主创人员的交接,彰显书院学子对校史精神的传承:以老带新,将蕴含着深沉爱国精神和使命意识的光华精神传承给一代又一代光华人。随着光华书院的成长,光华大学校史剧也在成长,等到2021年光华书院第一届本科生毕业之时,完整四幕版本的光华大学校史剧也将完结,四届学生共同演绎完整的校史剧也将成为书院送给同学们最值得纪念的毕业礼物。

两幕剧中王省三饰演者完成交接

  如今,光华大学校史剧演出活动除了是传播校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更已成为光华书院第二课堂理想信念教育的品牌活动,在寓教于乐中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丰富校园文化,真正做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将戏剧与思政教育融合,让学生在演剧和看剧中感受爱国主义精神,让思政课“活起来”。


文|孙瑛琦 林祉恒 廖漫婷 编辑|王睿珺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