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袁晶:长三角教育亟待握指成拳

发布者:吴潇岚发布时间:2019-05-09浏览次数:135


  “开着门,世界能够进入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演讲当中提到,为了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长三角是我国最具活力、开放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以占全国1/26的地域面积,创造了占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

  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教育必须优先发展。在新的国家战略布局背景下,如何优先实现长三角区域教育的一体化发展,显然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创新一体化发展的教育理念。长三角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本质内涵就是一种基于时代发展新需求的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尝试,旨在以现代化的理念和机制创新破解长三角区域原有的“地域行政壁垒”阻碍与“僵化传统”的发展思维及发展模式,实现区域内教育诸要素的自由流动与优势互补。力争在国家宏观政策与规划的指引下,通过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统筹协调、降低内耗等,从而提高长三角区域教育总体的发展速度与竞争力。

  创新一体化发展的管理机制。要把“共商共建共享”的现代化发展理念与长三角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管理机制创新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区域教育同质化、无序化、内耗化、不均衡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以“共商共建共享”的新理念引领长三角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管理机制创新。

  重视对区域内大科研、大工程平台的统筹规划建设,创造区域内良好的人才、信息、资金流动的制度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一步破除“一亩三分地”的固化理念,建立长三角区域教育共同体的理念,激发长三角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活力。

  在长三角三省一市设立线上+线下、本部+分校、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的新型一体化的终身教育体系,从而满足全日制学生和不同行业在职人员对优质可供选择的教育资源的新需求。

  创新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应用,促进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战略任务和基本理念。通过学生跨地区的实践实习实训,形成区域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布局紧密衔接的格局,将产教深度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

  注重提高政府的服务作用,针对人才培养中的管理改革、资源共享、成本分担、人员流动、优势互补、成果分享等各方面的问题出台全面而系统的保障性制度文件。


阅读原文


作者袁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李梓昕

编审|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