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闫方洁:马克思主义为何不可替代

发布者:学术报告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5-18浏览次数:187

  今天的资本主义已不完全是马克思当年所描绘的那样,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仍然可以穿越时空限制、闪耀智慧光芒?归根到底源自理论的真理性、批判性和建构性。
  首先,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规律的概括具有不可撼动的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对以往一切旧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革命,创立了崭新、科学的理论范式。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最根本的力量,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对社会本质尤其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强大解释力,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特别是,在对资本主义及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分析方面,当下还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够替代马克思主义。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具有无比强大的批判力。
  马克思深刻揭穿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丑恶,并冷静地告知人们资本主义必将走向灭亡的结局。他指出,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具有自发性,会周期性地出现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失业破产、增长衰退等无法规避的负面现象。他指出,资本主义对自然界的利用和破坏是无止境的,经济增长伴随着资源消耗、环境破坏、生态失衡。他指出,资本主义解放了生产力,但没有解放生产者,个体纷纷跌入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资本拜物教的囹圄之中,劳动者陷入全面异化的生存状态。
  最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具有耀眼的建构力。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不满足于阐释和批判,而是进一步建构出未来社会的发展目标——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一种新类型的文明,既继承了资本主义在实现现代化和全球化过程中积累的各种文明成果,又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制度性和精神性弊端,开创了一种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自由平等的崭新社会制度。它用正义取代压迫,用公平取代剥削,用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取代受奴役的人。这种伟大、无私的发展目标,对于任何社会的人都具有永恒而深刻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从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如此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的格局。当下的全球化进程为马克思主义展示建构力和实践性,提供了更加开阔的舞台。特别是,在面对财富和权力分配差距、区域战争等重大问题时,马克思主义可以为世人带来启示。
  同样,对于当代中国而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一些现代性弊端和陷阱日益显现,这充分证明了中国也需要马克思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只要人类远未实现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魅力就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