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丨殷德生:“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结构”出现55次,释放出什么信号?

发布者:学术报告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3-29浏览次数:129

  日前,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发布,其中“结构”一词出现了55次之多,与“结构”密切相关的“协调”“统筹”则分别出现了48次和50次。“结构”这个关键词的高频率出现,与“十四五”时期的发展主题和主线密切相关,也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中国进入“以结构促增长”的新阶段


  “十四五”时期之所以重视结构改革,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经济发展必须越来越多依赖结构性潜力,而不是资源投入的总量。这是我国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也是我们应对各种挑战的基础。

  在指导思想上,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这主要基于“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一方面,国际力量的结构对比深刻调整,全球的结构性问题日趋复杂,产业链结构、能源结构、贸易结构、金融结构等深刻变革。另一方面,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表现在结构上,增长动力结构、产业结构、供给与需求结构、经济的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的结构、城乡区域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亟须全面深化改革。


新结构是新阶段、新理念与新格局的核心内涵


  与以往经济高速赶超增长时期以房地产、传统基建、出口为主要特征的结构性增长不同,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增长潜力日益依赖于创新驱动发展、结构升级驱动发展、城市群驱动发展等新的结构特征。

  在战略导向上,“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且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三者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关系: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

  新发展阶段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涉及一系列结构改革与优化的重大课题。尤其是,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而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求结构协调和优化。

  “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就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基本逻辑主线,将结构改革贯穿其中。在新发展格局上,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即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循环的结构协调。一方面,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依托强大国内市场,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结构平衡。另一方面,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的结构协调发展。


阻碍高质量发展的因素日益集中于结构性难题


  “结构性障碍”是当前和未来较长一段时期里阻碍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这不仅在中国是一个重要挑战,其他国家也面临类似的挑战,已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问题。在“十四五”期间,我国要重点解决产业结构性难题、政府与市场边界的结构性难题以及城乡区域结构性难题。

  在产业结构上,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其中不仅涉及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结构协调,而且还要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构建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在农业结构改革上,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在政府与市场的结构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以此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中的重点是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建立布局结构调整长效机制。政府发挥作用的主要手段是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其中包括优化税制结构、税率结构、金融体系结构,以及完善宏观调控政策结构体系,促进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

  在城乡与区域的结构上,一方面,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另一方面,着重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顺应空间结构变化趋势,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重点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为主要抓手,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以统筹与协调发展实现结构改革


  结构改革离不开宏观政策的组合。在强调“结构”的同时,离不开“协调”与“统筹”。

  在供需协调匹配上,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提升供给体系适配性,又提高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的能力。一是要优化提升供给结构,促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产业协调发展;二是要调整需求结构,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优化投资需求结构。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在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的协调匹配上,不仅要实现产业链循环、市场供求循环、经济社会循环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协同,还需要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战略、现代产业体系、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实现统筹发展。

  在空间结构与区域协调的匹配上,“十四五”时期的重点是城市群,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优化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建立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协调发展机制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协调布局、产业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享、生态共建环境共治。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实现各地区在发展中实现相对平衡。



作者殷德生(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来源丨上观新闻

编辑丨李梓昕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