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沈志华:从解密档案来看冷战的起源

发布者:学术报告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12-11浏览次数:226


2018年11月21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沈志华应邀在上海师范大学作了题为《苏联与冷战的起源》的讲座。沈志华教授从他所掌握的美、俄等国近年来新解密的档案材料出发,对冷战爆发的原因作了自己的解读。记者对讲座进行了整理,以下为讲座实录,有删节,本文已由主讲人审阅。


讲座现场


从雅尔塔体系说起


  雅尔塔体系的根本原则是“大国合作,大国一致”。通过在全世界划分责任区的方式来维持世界和平,当时的规划是:美国管美洲,英国管西欧,苏联管东欧,中国管亚洲。四个国家各自负起责任,联合国层面必须大国一致,一票否决,这样就避免大国之间产生根本性的冲突和矛盾。但这样的设想最后并没有实现。虽然在政治上,苏联加入了联合国,但在经济上,它并没有加入世界银行,而美国所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则更是没有加入。因此,雅尔塔体系并没有被完整地建立起来。

  二战以后,苏联对美国所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是很矛盾的。从十月革命以来,苏联的目标就要消灭资本主义,要推翻整个世界秩序。但是二战扭转了这种局面,苏联和美国谁也没有消灭谁,突然出现了法西斯,而且要把美国和苏联全消灭了。这使得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有了共同敌人。战后,法西斯被消灭了以后,世界是不是还会回到战前那样,成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立,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在当时,丘吉尔非常不愿意开辟第二战场,他一直跟罗斯福表示不能帮助苏联人:你不能帮他,你帮他把德国人打败了,他回来就要对付咱们。但是罗斯福不这么想,罗斯福觉得还是要跟苏联合作,而且在交往中,他发现斯大林并不是一个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斯大林是一个很现实的人。斯大林现实在哪呢?这个可以从二战前开始讲。《苏德秘密条约》大家都知道。其实二战的起源跟这个有很大关系。如果不签这个条约,希特勒就不敢进攻波兰。希特勒不打波兰,英国就不会宣战,二战就打不起来。而且在德国打败波兰以后,斯大林也占了便宜,苏联占了一半的波兰。但是斯大林还是不满足。所以1940年,与希特勒整个谈了一年,苏联跟德国谈什么呢?德国不是组织了一个反共同盟么?斯大林要参加。斯大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要参加反共联盟。条件是什么呢?把巴尔干给苏联。但是谈不拢,希特勒说,巴尔干是意大利的。你可以往东边发展,阿富汗、印度,这些都给你,再往东是日本的,你也不要动。这样,德国、意大利、苏联、日本,亚欧大陆就瓜分完了。斯大林不干,就是要巴尔干。因为这个,希特勒忍无可忍。不然苏德战争是怎么爆发的?过去人们觉得不可理解,德国还在跟英国打仗呢,打不下来,怎么突然去打苏联了?就是这个原因。所以斯大林是个现实主义者,美国人看得非常清楚,只要你能满足他的要求,意识形态这些都是可以变的。

  后来果然如此,斯大林也知道,以苏联的实力,是无法跟美国和西方抗衡的。在二战期间,它需要美国来开辟第二战场,在战后,它的安全和发展,也要仰赖西方。从1943年初,苏联内部就开始讨论这个问题,斯大林很清楚这一点。1943年5月,突然解散共产国际。这其实是给西方人一个交代,苏联以后不搞世界革命了。再一个就是战后的合作,共产国际整天输出革命,谁敢跟苏联合作。苏联在二战后期,对美国做了很多让步。比如说日本问题,原本日本问题,苏联应该是有发言权的。从日俄战争以后,苏联人其实就很想找机会报复。但是最后美国不让苏联登陆日本,苏联也就放弃了。斯大林其实心里很清楚,自己没有能力和美国人抗争。




冷战的爆发,美国是主动的一方


  其实在1947年之前,苏联的所有做法,没有一个是直接针对美国的。雅尔塔体系,苏联其实是接受的。但为什么很快,雅尔塔体系就瓦解,冷战就爆发了呢?在我看来主要责任还是美国,美国到二战结束的时候,国内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右翼势力抬头。你想罗斯福当了四届总统,其实罗斯福死之前,美国的政治风向已经变了。他的第三任期,华莱士是副总统,和罗斯福搭配的非常好。可他为什么没让华莱士接班呢?为什么在第四任期的时候选择了杜鲁门当副总统呢?因为华莱士比较左,对苏联比较同情。即便是民主党内部,对左翼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所以等到罗斯福一死,美国的政治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看档案文件就能看得比较清楚,罗斯福在的时候,事情他能压住,但是罗斯福一死,等到杜鲁门上任,**部长、财政部长、国务卿全换了。华莱士没当上副总统,让他当商业部长,最后也给拿下,整个右翼势力抬头,意识形态色彩很浓厚。在这样的氛围下,再来解读苏联的言论和行为,就很容易过度解读。所以在冷战的爆发中,美国是比较主动的。现在档案都解密了,两边的档案我们对着看:美国的档案里有,他们讨论,要怎么军事上对付苏联,部队怎么部署,苏联人的档案里看不到这些。不是说苏联人档案没解密,都解密了。我必须要说,冷战的起源,美国是主导。

  从逻辑上讲,苏联也不可能主动挑战美国,没实力啊。军事、科技、经济,都不如。在当时,只要是美苏发生直接冲突,到最后斯大林都让步了。他是不愿意和美国走向对抗的。


斯大林的错误


  但是,美苏走上对抗,斯大林和苏联不是无辜的,有很多事情是苏联自己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个事件。

  第一,苏联对加入战后体系有恐惧、不放心。现在披露出来的新档案显示:布雷顿森林会议,开始斯大林派人去,去了以后,不断打报告回来。一个呢,他们不大懂。都是学的《资本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美国要搞世界货币,怎么回事?不懂,最后觉得算了,免得被骗了。对于后来一系列经贸组织,苏联也都有这种戒备和抵制的心理。等于说,苏联没有加入战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这样从经济上,两个世界就分开了。

  第二,国内政策和对外政策的背离。斯大林非常清楚西方要什么:要友好、要合作。所以对外说我们要开放。美国的书、电影,都开放。跟美国交往,民众要出国也都可以,这是做给西方看的。但是苏联有一个软肋,就是对国内问题非常担心。原来在二战前,苏联是一个封闭的社会。但是在战争结束以后,从1944年开始,打出去了,100多万军队到了欧洲,突然发现世界不是宣传的那样。很多士兵寄回来的信,都收到档案里了。写的什么呢?到了匈牙利,发现市民家里有挂毯,这在俄国,只有贵族家才有,还有抽水马桶。怎么战败的资本主义国家比战胜的社会主义国家还富有?原来不是说我们在天堂,他们是水深火热么?到底谁解放谁呢?这种信件和想法在战后广为流传。

  1947年2月,苏共有一个纲领修改草案,那是为苏共十九大准备的,但是当时没有召开。苏共十九大最后是在1952年召开的。当时准备的十九大的方针是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轻工业建设。这说明什么?说明当时苏共党内,有一股力量,要搞改革。这对于保守派,绝对是个危险信号,这下他们就觉得要严格控制国内社会。对内政策和对外政策完全是两张皮,这就出了很大的问题。1946年2月9号,斯大林做了个讲话。其实是说给苏联老百姓听的,讲的什么呢?主要是说,第一,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最好的,没有这个制度,我们不可能打败法西斯,所以马列主义一定要坚持。第二点比较可怕,他说,现在我们处在的时代是,依然是列宁同志指出的资本主义在腐朽没落,资本主义已经处在临死前的垂死挣扎,帝国主义必然导致战争,所以我们要准备打仗,所以还是要搞重工业。其实这不是对外政策,这是说给老百姓听的。但是美国人一看吓坏了,原来苏联人还是准备跟我们打仗。丘吉尔一看,机会来了。丘吉尔的富尔顿讲话(即“铁幕演说”)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其实从档案来看,丘吉尔的讲话在当时反响不大,美国人的反馈有限。而且丘吉尔的这个讲话,主要是在讲英美特殊关系,讲英美一家亲,现在我们英国人有困难,你们美国人要帮我们。但美国人其实反应很冷淡,没怎么听进去。



  然而,自从斯大林做了这个讲话,美国人就很担心,所以国务院就给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发了个电报,要他们立刻写一个报告。正好当时大使不在,就落在代办乔治·凯南手上,凯南是苏联问题专家,所以凯南就写了个电报,八千字,分两次发给国务院。大家要想想,一个电报,八千字,那哪里是电报,那是论文啊。这一下不但国务院,整个白宫、五角大楼都震动了。乔治凯南说了什么呢?讲的是“苏联的行为及其根源”。简单概括来说,就是讲:苏联的一切行为,就是为了扩张。首先是俄罗斯的民族性,它是内陆国家,就是要扩张,要有出海口;其次,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也必然要扩张,不然怎么颠覆资本主义,怎么把红旗插满世界?所以一边是这个民族自身的性格,一边是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苏联必然扩张!美国要起来遏制、围堵。这个电报对美国的政策制定起了很大作用。但你要说这一切的根源,其实就是从斯大林那个讲话开始的。但是美国人没明白,这个讲话,不是对他们说的。而且,凯南的分析也有问题,斯大林当时并不是要扩张,而是要巩固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过,他的做法让人难以接受。

  第三,苏联处理东欧的手段比较过度,引起了美国的不满。虽然美国同意东欧作为苏联的势力范围,特别是波兰。波兰问题雅尔塔会议上吵得很激烈,丘吉尔死活不能接受波兰给苏联。丘吉尔说,二战怎么爆发的,英国为什么宣战,不就是为了波兰么?现在流亡到伦敦的临时政府如果不能回到波兰,大英帝国脸面何在?斯大林反击他,说波兰对于英国是脸面问题,对苏联是生死存亡的问题。斯大林也和丘吉尔大谈历史,讲拿破仑怎么利用波兰走廊、希特勒又是如何如何。结果最后罗斯福拍板了,说还是对苏联重要。

  所以,其实二战结束后,美国人答应给苏联的条件,比希特勒曾经答应的还多。你看巴尔干半岛,最后还是给了苏联。本来苏联应该满足的,而且斯大林也在雅尔塔会议上答应不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搞一党制,所以那时候在东欧都是建立联合政府,搞选举。东欧的共产党对此很失望,本来以为能一党执政的。开始斯大林想得很简单,选举随便选,控制住安全部、**部几个部分,其他都可以给其他政党。结果搞起来以后,斯大林发现不对。他怕选举把共产党选下去了,这样苏联就控制不住。所以搞改选票、绑架这些,逼的很多人逃跑,这在西方引起很大的反感。其实苏联的目标很清楚,你不反苏,对苏联友好,都可以接受,但是它采取的手段有问题。这里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东欧共产党的怂恿、谎报军情,给苏联说,反革命要翻天了,你们快来帮我们。苏联也就反应过度了。

  第四,也是斯大林失误的地方,就是他的机会主义外交和行为制造了欧洲的恐惧。它的行为都不是冲着美国人来的,但是英国人受不了、欧洲人受不了。比如说伊朗危机,美国人觉得苏联野心太大,要在伊朗搞扩张。但其实不是,苏联就是想租用伊朗的北部油田。但是行为很吓人。它跟伊朗说,北部油田必须给我,你不租给我,这个地区就不是你的,我让这个地区自治、独立,还一手扶持了库尔德人民党,而且不撤军了。现在的库尔德问题,就是这么来的。结果伊朗告到联合国去,美国出面干涉了,杜鲁门给斯大林发电报,说你想干什么?斯大林一看,立马说,算了,不给就不给吧,得了,伊朗危机就这么结束了。斯大林的外交行为很多都是这样:张牙舞爪,架势很大,但其实目标有限,而且美国就一个电报,斯大林就撤军了,库尔德人民党解散。

  第二年又搞个土耳其危机。原本根据蒙特勒公约,凡是黑海周边的国家,不论在战时还是平时,都可以在土耳其海峡自由通航,但控制权在土耳其。战争后期,斯大林觉得,土耳其跟英国走得太近,所以他就担心土耳其一旦封锁了土耳其海峡,黑海舰队就出不去了。所以他要求,我得控制一半,土耳其海峡一人一半。土耳其人当然不答应,结果斯大林说不给?不给就提出了领土问题。结果土耳其也告到了联合国。结果美国第六舰队一来,苏联立马撤了,不要了不要了。还有后来的希腊危机,其实跟苏联没有关系,是铁托在后面支持。但这几个事情以后,美国坐不住了,就提出了杜鲁门主义。杜鲁门在国会讲话,说如果再不援助欧洲,苏联就要扩张。接下来就是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是政治主张,马歇尔计划是经济措施。总得来说到这个时候,苏联还没有要做好跟美国对抗的打算。苏联欺负的都是那些软柿子,真的碰上美国,它是退让的。



美国回到欧洲


  那苏联最后为什么会和美国人走向对抗呢?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前面这些事情导致了美国政策越来越强硬,美国开始重新转向欧洲了。其实美国本来是要离开欧洲的,除了在德国有点驻军,没什么了。是英国人把它拉回来的,因为英国管不了西欧了。英国连自己国内都管不好了已经,眼看饥饿和贫穷就要引起革命。当美国重返欧洲以后,也就是马歇尔计划,跟苏联的利益直接发生了碰撞。开始苏联不知道马歇尔计划是怎么回事,斯大林让苏联的经济学家去研究,马歇尔计划怎么回事?一研究,哦,根据《资本论》,是资本主义周期危机,资本过剩,意思就是钱多的没地方花了,要在欧洲投资。斯大林一听,这好事儿啊,我们正缺钱呢,去,要钱去。莫洛托夫带了一百多人到巴黎,要钱,把东欧所有国家也动员去,结果一分钱没要回来,马歇尔计划就是要在经济上围堵苏联的,怎么可能给你钱呢?但是东欧可以给。

  这件事儿惹恼了斯大林,让他意识到原来美国人根本没安好心。不但自己撤回来,还通知所有东欧国家,不去了,不参加。这招是个绝对的错误。为什么呢?其实美国的想法就是把你推出他的经济体系。其实最早,斯大林还只是让苏联撤回来,东欧国家还是可以去,去把这个会给搅黄了,我得不到,谁也别想得到。但是后来斯大林又想,万一这些国家到时候把我给卖了怎么办?又下命令,都不许去了。这样苏联从经济上,就跟西方彻底切割了。还有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苏联发现:联合政府搞不得。比如波兰共产党就跟斯大林说,我们可以不去,但是波兰的外交部长不是共产党人,我们说话不管用。捷克斯洛伐克也是这样,说我们这有议会呢,议会讨论已经通过了。斯大林这下子后悔了,要议会讨论干嘛?再加上当时法国和意大利的共产党,没有经过斯大林同意做了好些事情。这下斯大林觉得,世界各国的共产党,在美国的压力面前,居然一盘散沙,指挥不灵。

  所以决定重建共产国际,就是后来的共产党情报局。这是绝对错误的,错在哪呢?

  第一,他重建了社会主义阵营,完全跟西方社会划开。最后形成了两个世界、两个体系。

  第二,重新提出世界革命的方针,再次发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其实苏联在欧洲是守势,主要精力都是在收拾各个不听话的共产党,收缩,稳住阵脚。没有想跟美国抗衡。但是呢,在欧洲的这种两个世界、两个阵营的对立,影响到了亚洲。亚洲的冷战怎么来的呢?本来中国、朝鲜都不在美苏争夺的范围内。根据雅尔塔协定,中国的长城以北,都是苏联范围。朝鲜也划了三八线。本来中国和朝鲜都是美苏冷战的中间地带,结果在美苏两极格局中,中国选择了向苏联一边倒,中间地带就不存在了。亚洲的格局被中间地带的革命搅乱了,最终亚洲的区域革命彻底颠覆了雅尔塔协定所划分的势力范围,随着美苏两国被深度卷入中国革命和朝鲜战争,两级对抗就从欧洲蔓延到亚洲,全球范围内的冷战也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阅读原文


记者|熊丰

来源|澎湃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