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李颖轶:改善营商环境需提升司法效率

发布者:学术报告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11-20浏览次数:67


  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如期而至。通过一年的努力,中国的营商便利度分数从65提高到73.64。在具体的10个指标中,7项得分都有大幅增长。由此,中国还进入了2019年最佳改革者行列。下面,以“执行合同”指标的评估,来深入探析中国营商环境的改善。

“执行合同”排名第六

  “执行合同”指标是衡量司法程序解决商业纠纷的时间消耗与经济成本,是对司法程序的质量评估。此前,世行“执行合同”指标主要考察程序(个数)、时间(天数)与成本(占争议金额百分比)三项。在2016年的报告中,本指标的方法论进行了重大修改,“程序(个数)”发展为“司法程序质量分数”。
  在2017年报告中,世行评价:“中国通过引入一个允许律师以电子方式管理案件的在线平台,使合同更容易实施。”事实上,早在2014年报告中,世行也曾指出:“中国通过修改民事诉讼程序法典来简化和加快所有法庭程序,从而使执行合同更加容易。”由此,在这个指标项中,我们一直表现得颇为优异。
  在2019年报告中,中国“执行合同”指标项排名第6位,执行合同营商便利度分数为78.97,时间(天数)耗费496.3天,成本(索赔额百分比)为16.2%,司法程序质量指数(0-18)得分15.5。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2015年以来世行营商环境评估要求,人口超过1亿的经济体有必要提供规模最大和第二大商业城市的数据。因此,中国的此项结果由京沪两地各项相应数据加权平均得出。其中,上海权重为55%,北京是45%。
  具体来看,时间(天数)指标的最优参照为120天(由新加坡创立),北京为510天,上海为485天;成本(占索赔额百分比)指标的最优参照为0.1%(由不丹创立),北京为17.5%,上海为15.1%;司法程序质量指数的最优参照为满分18分(目前尚未有经济体达到),北京为16分,上海为15分。
  在世行营商环境评估中,除了通过研究经济体现行法律法规外,还通过与多个受访者进行访谈、调研以减少误差。如果某些指标更多依赖实际操作,如执行合同的时间部分和缺少明确收费规定的成本部分,就会引入受访者的主观判断。因此,在北京和上海遵循统一的民商事程序性规则情况下,实际测评结果还是出现了分数不一致的情形。
  进一步来看,在“时间耗费”与“经济成本”两项,京沪两地的表现不仅均优于“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平均值,而且优于经合组织高收入国家的平均值;在“司法程序质量分数”涵盖的子项中,京沪两地的“替代性纠纷解决”与“法院结构与诉讼程序”得分分别获得了3分和5分的满分。

推进智慧法院建设

  中国的主要失分点是“法院自动化”和“案件管理”,京沪两地在前一项均获3分、在后一项分获5分和4分。
  根据世行营商环境评估标准,“法院自动化”指标主要考察四个问题:一、初始立案申请能否通过主管法院的专用平台以电子方式提交?二、是否有可能以电子方式为主管法院提出的索赔提供程序服务?三、法庭费用可以在主管法院内以电子方式支付吗?四、公布判决。京沪两地在第一个问题上丢失一分,即法院未有专用电子平台供原告及其律师进行网上立案。
  “案件管理”指标主要测评六个方面,中国多有得分。但在“休庭/延期审理”一项中,由于现行法律尚未对休庭、延期审理的次数和条件等作出明确规定,故京沪两地均丢失一分。同时,在“关于主管法院是否可以生成以下四份报告中的至少两份:1、处理时间报告;2、结案率报告;3、未决案件案龄报告;4、单一案例进展报告”上,北京的法院可以提供至少两种获一分,上海的法院丢失一分。
  不过,世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数据采集,截止时间为2018年5月1日。其中,失分的“法院自动化”一项——即是否有专用平台以电子方式提交最初诉状,上海之后已经顺利完成对标。据报道,2018年5月28日,上海法院发布“12368微信公众号2.0版”和“法宝机器人”。当事人可以通过微信完成网上立案,并进行案件查询、文书打印、上传材料、诉讼费缴纳等司法服务活动,平均比在窗口办理业务节省70%的时间。
  纵观世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执行合同”指标评估的考察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适用的民事诉讼程序或执行规则作了重大修改;通过引入电子支付、电子程序服务,案件自动分配给法官或公布判决来扩展法院自动化;引进或拓展电子案件管理系统;引入电子立案申请;引进或扩大专门商事法庭;扩大了替代争端解决框架。以京沪为代表的中国法治营商环境取得排名第6的战绩,与中国司法机关积极对标世行要求、推进针对性改革举措密不可分。
  当前,中国法院正在大力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一大目标是建立数据全景化的司法大数据平台。以上海为例,网络民商案件设立互联网审判庭、证人网络出庭作证等“新型辅助庭审”正在兴起,司法程序和时间消耗将继续简化与完善。与此同时,上海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法院、金融法院、海事法院等专门法院建设,朝着专业化、国际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在替代性争端解决机制方面,也出现了自贸区法院外籍调解员、在线调解等便民举措。
  可以预计,在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的“执行合同”指标项会继续发挥“长板”优势,引领整体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阅读原文



作者|李颖轶(我校法学院)

来源|解放日报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