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奋斗经验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发布者:陈春常发布时间:2021-11-30浏览次数:99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上海理论界围绕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重大观点、重大论断组织开展深入研究,举办系列专题研讨会。日前,以“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主题的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召开。与会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观点集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及其理论伟力

  复旦大学教授陈学明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新时代的新飞跃意义重大,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整个人类社会进步都有深远影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始终是医治资本主义的“良药”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良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发展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彰显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光明前景。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鲁品越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都是把中国历史发展作为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来看待才实现的。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中国历史相结合,在殖民地体系时代找到了自己发展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通过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决了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在资本主义包围圈中,利用发达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自己的民族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面对霸权主义渐趋衰落、国际格局正在重塑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有效应对资本主义的遏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课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特聘教授孙力认为,党的三个历史决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飞跃有着内在关联。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遵循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检验中实现理论飞跃这样的认识论进程。三个历史决议是中国共产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推动理论创新极为生动的典型。

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及其发展伟力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庆松教授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善于从历史和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并将之上升为新的理论认识,进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概括为“十个坚持”,深刻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以及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是我们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引领中国未来的科学指引。

  东华大学教授王治东认为,把握时代主题、回答时代之问、总结时代规律、引领时代潮流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要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杜仕菊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整个思想体系和全部理论观点的核心。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人民至上不仅写在党章中,更体现在党的百年实践中。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人民至上也必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根本立场和保证。

  上海理工大学教授金瑶梅认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逐步走上了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道路。当下,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两点: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及其领导伟力

  上海大学教授闫坤如认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党的百年历程就是不断自我革命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胆识,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党没有任何私利可图。只有坚持自我革命,以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党才能成功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李国娟认为,党除了要搞好自身建设,还要搞好统一战线。这既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新的“赶考”路上,我们必然要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汇聚奋斗力量。坚持统一战线,才能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全国人民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华东政法大学赵庆寺教授指出,善于发现矛盾、正确分析矛盾、通过斗争解决矛盾是无产阶级政党最鲜明的实践品格。面对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既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也要增强斗争本领,善于斗争。要坚持斗争原则和立场,明确斗争形势和对象,完善斗争策略和方法,不断增强斗争敏锐性、主动性、实效性、彻底性,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

 

三个“历史决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梅丽红

 

  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百年党史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它与前两个历史决议一样,都是在党的重要历史转折关口,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在科学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开创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献,都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答“中国问题”的过程中,对“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刻思考,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过程中具有“路标”性质的重要成果。

一、第一个“历史决议”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第一个“历史决议”,即《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以党的重要文献形式明确指出党在长期奋斗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体系”,开创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先河。“决议”高度评价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革命学说应用于中国条件”,并从政治、军事、组织、思想四个方面论述了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基本理论和策略问题的主要观点,从内容上构成了毛泽东思想的初始形态,实际上宣示了毛泽东思想的正式形成。

“决议”突出了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杰出贡献,肯定毛泽东思想是经过中国革命实践检验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实际上明确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既正确解答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一中心问题,又增强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为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作了重要准备。

二、第二个“历史决议”催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个“历史决议”,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文献名称来说,本应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写起,之所以上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主要是为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供坚实基础。

  由于从党的全部历史实际出发,“决议”得以深刻阐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即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党的十二大加了“建设”二字)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根据党的七大后积累的经验以及在曲折探索中对毛泽东思想认识的深化,“决议”从六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毛泽东思想是如何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并把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归纳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系统总结和全面概括,使全党在回到毛泽东思想正确轨道上来这一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在此基础上,“决议”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作了深入分析,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并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作出了十条概括,包括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战略步骤、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建设社会主义高度的精神文明、发展民族关系、加强国防建设、坚持正确的对外关系原则、加强党的建设等。这实际上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次概括,是党探索这一理论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愈益明晰与完善奠定了基础。

三、第三个“历史决议”升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三个“历史决议”,即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三次理论飞跃加以概括: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概括既集前两个历史决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之大成,又是在百年党史、新征程开启的新的历史关键点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意义的明晰标示。

  六中全会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概括从“一大时代课题”拓展为“三大时代课题”,新增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的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从13个方面分领域重点概括了其中的原创性理念和创新思想;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标明了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些都是对新时代重要理论成果的最新概括,是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重要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必将对党的二十大关于党的指导思想的阐述产生重要影响。

  跨越百年的三个“历史决议”,完整呈现了我们党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自觉探索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轨迹,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过程,在新征程开启的重要历史节点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全面认识党的百年成就的整体性和重点性

齐卫平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党的全部奋斗实践作出全景式的历史叙事,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

  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自己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不懈奋斗中走过了一百年光辉历程,以辉煌成就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怎样把这些重大成就全面地总结出来,对于党和人民更好地审视自己所走过的路、所干成的事、所结出的果有着重要意义。

一、体现了整体性和重点性相统一的特点。

  《决议》对于百年来党的重大历史成就作了13个方面的总结,这些重大成就非常了不起,需要深刻加以认识。但作为党的历史实践的全面总结,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认识不能仅仅囿于这些方面。《决议》作出的总结是全面的,体现了整体性和重点性相统一的特点。

  从整体性看,《决议》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阶段的历史划分,结合每个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对实践发展中取得胜利的成就都有精辟的总结。从文字表述看,每个历史阶段的叙述后面都用了“向世界庄严宣告”的概括,代表各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奋斗成就。这是从历史发展的纵向维度揭示党的百年奋斗循序渐进不断取得成就的整体性,体现了大历史观。

  从重点性看,《决议》对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作出重点概括,指出“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这些重大成就体现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等方面。这13个方面的重大成就的总结,从历史实践的横向维度揭示新时代伟大实践的重点性,体现现实感。

  党的百年奋斗书写的历史辉煌无比,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是以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作为和由此创造的伟大成就绘就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成就有很多很多,难以一一枚举,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只是择其要者进行总结。因此,坚持整体性和重点性相结合,有助于我们从大历史观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追随时代发展不断创造新成就的能力和本领。

二、对待取得的重大成就应采取三种正确态度。

  除了把历史的纵向维度和横向维度结合起来认识外,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决议》还从五个方面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一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二是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三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四是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五是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从具体论述看,“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等,都具有创造重大成就的含义。因此,这五个方面的历史意义,也为人们提供了宏观层面上认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视角。

  党的百年奋斗创造的成就铁板钉钉,不仅中国人民真实感受到,而且世界各国也广为敬佩。世人看到中华大地上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变,一百年前和一百年后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的面貌是截然不同的,今非昔比的中华民族让世界刮目相看。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不负历史、不负人民,百年奋斗创造的辉煌成就赢得了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是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审议通过《决议》的旨意所在,强调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三个“需要”正是体现了这个旨意。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是为了向历史汲取前进动力。对待取得的重大成就,正确的态度是:第一,要百倍珍惜一切成就的来之不易;第二,要把取得的成就作为坚定自信的底气;第三,要从取得成就的经验中获取接续奋斗的智慧。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正茂,过往的成就奠定了创造未来辉煌的基础,但新征程上机遇与挑战并存,新的赶考之路面临诸多的考验和风险。不以取得的成就为满足,把既往的奋斗意志和精神转化为砥砺奋进的强大能量,中国共产党才能不辱使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向着既定目标胜利前进。

 

历史自觉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特质

曹峰旗

 

  恩格斯说,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一个国家或民族能否主动地对其过往的历史进行追问,能否对历史规律领悟并争取主动,关系到国家或民族存续,也是是否具有历史自觉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深刻、系统地总结了一百年来党的伟大成就与经验,这是体现党的历史自觉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

  历史自觉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意味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与坚守,意味着对人民立场的选择,意味着不断提升自我革命精神,意味着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自觉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特质,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与继续成功的密码。

一、历史自觉使中国共产党接受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接受马克思主义?一方面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固有的科学性、真理性、实践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先进分子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大同”的深邃历史情怀与历史担当的传统。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历史的偶然。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特有的、厚重的历史感,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之时,在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之时,这种历史感就会迸发并释放出来。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当时各种政治思潮与政治力量的政治实践进行了比较、甄别,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中找到了真理力量、价值力量和现实力量,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思想的武器,在中华大地上树立起信仰的旗帜。正如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明确指出的:“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二、历史自觉使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民立场。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不仅根植于“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优秀文化传统,更是出于唯物史观原理的理论自觉,深谙人民是物质财富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之理。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之上,人民成为其安身立命的基础,成为其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正是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正是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依靠人民,我们走进了新时代,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就是坚守人民立场,与人民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历史;反过来,人民也历史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早在1946年美国著名记者白修德和贾安娜在《中国的惊雷》一书中,就预告了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真谛,“中国共产党并不曾使用什么魔术,他们只不过知道人民所渴望的改变,而他们拥护这些改变。”

三、历史自觉使中国共产党不断提升自我革命精神。

  历史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历史本身就有着对自身反思、继承与超越的诉求。自我革命从哲学角度说,在本质上就是自我否定与自我扬弃,是一种基于主体内因决定性的自我修正,是一种鲜明的历史自觉表现。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保持着自我革命的精神。从八七会议对大革命失败教训的总结到遵义会议对“左”倾错误的纠正,再到延安整风运动对教条主义的批判;从新中国初期的整风运动与整党运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再到十八大开启自我革命的新征程,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自我革命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这次《决议》把坚持自我革命确定为百年奋斗经验“十个坚持”之一,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自我革命是党走出“历史周期率”的良方,亦是保持风华正茂的密码。

四、历史自觉使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坚持理论创新是《决议》提出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这说明,理论创新在百年奋斗史中已经上升为历史自觉,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内在的禀赋,而这种禀赋正是党在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

  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三次飞跃。正如《决议》所言,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是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坚持目的明确、主动的、反思性的历史思维,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化”中国的同时,又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自觉的又一重要表现。

“自觉”在哲学上与“自发”相对应,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过程,就是不断摆脱历史必然自发性和盲目性的过程,也是其历史自觉性不断增强的过程。六届七中全会与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两个历史决议在重要的历史关头统一了全党思想和行动,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自觉的又一典范之作,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阅读原文

 

作者丨张朋光、梅丽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齐卫平(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峰旗(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来源丨解放日报

编辑丨梁欢

编审丨郭文君